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颈源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月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及郴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60例,根据入选病例的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每组最终入选病例30例)。针刀治疗组选取双侧头上斜肌止点、头后大直肌起止点、寰椎横突点进行针刀松解,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三十天后观察疗效。药物对照组选用阿普唑仑,常规剂量口服,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时间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泪滴角在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本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患者3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归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存在桡骨远端泪滴角改变问题,术前进行桡骨远端泪滴角测量。术后测量桡骨远端泪滴角,对比术前术后测量值。同时利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结果:30例入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0.65±2.25)周,未见1例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病例,未见术后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前桡骨远端泪滴角(34.56±6.22)°显著低于术后桡骨远端泪滴角(59.22±8.79)°(P<0.05);术后Gartland-Werley评分(4.85±2.01)分,明显低于术前(14.65±5.33)分(P<0.05);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3.33%(28/30)。结论: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患者或多或少存在桡骨远端泪滴角减少问题,测量桡骨远端泪滴角并进行有效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以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眼压、视力情况均得到不用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眼压、视力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对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内的3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青光眼治疗手术,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显著改善(P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桥小脑角脑肿瘤围术期护理中融入ERAS理念的作用价值。方法:样本对象为70例需要在我科室接受手术的桥小脑角脑肿瘤患者,治疗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先后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接受ERAS理念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2.8%。结论:桥小脑角脑肿瘤围术期护理中融入ERAS理念可以提升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更利于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评价乙酰唑胺联用噻吗洛尔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采用噻吗洛尔,观察组采用噻吗洛尔与口服乙酰唑胺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内压、视野评分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眼内压低于对照组(14.21±1.65vs24.98±1.92,P<0.05),且视野评分小于对照组(5.17±3.21vs7.03±2.1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vs13.95%,P<0.05)。结论乙酰唑胺联用噻吗洛尔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较好,能够降低眼内压,应用安全,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指标的差异,探讨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对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后眼压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组35例实施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眼压差异无意义,护理后分析组眼压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差异无意义,干预后分析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在术后采取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眼压,减弱负性情绪,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白联合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术法将其分入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的研究组与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力矫正结果、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矫正结果优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更适合选用的青白联合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 2018年三月至 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 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 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眼的 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眼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 :年纪较小、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眼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简介:摘要:在进行对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探究中。将已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的患者 64位 ( 共 79眼 )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大组, A组为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产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6人 7眼 ); B组为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 (58人 72眼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及患者资料进行科学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具备短眼轴、在进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检查时眼压较高、患者年龄较小或是患者所患青光眼类型为慢性型都可能在进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高危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2018年三月至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眼的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眼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年纪较小、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眼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