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样息肉病 (lymphoidpolyposis) 是一种罕见的以多发性淋巴样息肉为特征的良性病变,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研究显示它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可见于胃肠道的各个部位,主要累及小肠及直肠,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诊断非常困难。

  • 标签: 肠道 淋巴样息肉病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 89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时间、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均是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手术部位感染以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结论:引起肝胆手术部位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时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基础。

  • 标签: 肝胆手术 感染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颅内出血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30例颅内出血胎儿产前及产后颅脑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颅内出血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1)颅内异常回声特征:30例均显示颅内异常占位回声(双侧异常回声14例,单侧异常回声16例),但出血量、出血时间不同异常回声表现不同;其中15例(15/30,新鲜出血期)颅内出血区呈高回声,11例(部分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混合性回声,4例(完全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囊性无回声。(2)异常回声区边界及血流特征: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异常回声区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3)超声分级诊断与随访结果:超声诊断I级颅内出血17例(均为室管膜下出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高回声区、混合性回声区或囊性无回声区,大小3~21mm,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m);胎儿预后较好,颅脑超声随访(12例)均证实为颅内出血,引产1例,失访4例。Ⅱ级颅内出血5例,均无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内高回声区,大小8—28mm,与脉络丛分界尚清,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rn);产后颅脑超声随访证实2例为颅内出血,引产2例,失访1例。Ⅲ级颅内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脑室内呈高回声或?昆合性回声区(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宽度≥15mm);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引产5例,失访1例。Ⅳ级颅内出血2例(双胎1例),I~Ⅲ级脑出血合并脑室周围实质内大范围出血,脑室周围实质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区;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2例均引产(1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4)颅内出血合并异常:合并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盘异常3例,羊水异常3例。(5)临床结局:14例临床预后较好(I级12例,Ⅱ级2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颅内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12例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PMS2、MSH6、MLH1和MSH2,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19例出现了MMR蛋白表达缺失,占8.96%。其中MLHl(-)/PMS2(-)7例,MSH2(-)/MSH6(-)5例,MSH6(-)3例,PMS2(-)4例。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结论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好发于年轻患者与右半结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的方面为,对冠心病的病人在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文章的数据来源为,时间节点在 2010年到 2016年 6年间,呈现出冠心病的 300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在医院发生感染情况的病人为 146人,占总体数值的 5.56%。对感染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病人的感染位置其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对相应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分离以后,共发现 80株,其中复合型感染的 4株真菌, 76.3%为革兰阴性菌, 20.3%的比值为革兰阳性菌, 3.4%的比值为真菌。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其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冠心病住院的病人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较为容易出现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要依照相应的危险因素,对临床进行不断的增强监控。

  • 标签: 冠心病 医院感染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与诊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16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评价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共性特征。结果本组16例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均采取在积极修正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占37.5%;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8例,占50.00%;阑尾周围脓肿2例,占12.504%。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18.75%;切口延时愈合5例,占31.25%;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占总病例数25.00%。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3.02d。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不平行,病情重、穿孔率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围手术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标签: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征 诊疗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44-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4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以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诱发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电解质紊乱17例(35.4%),中枢系统感染9例(18.8%),酸中毒5例(10.4%),热惊厥13例(27.1%),无明显诱因4例(8.3%)。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获得痊愈,院后无一例患儿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惊厥复发0例。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诱因较多,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能实现完全治愈。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良性惊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真菌感染类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间住院的32例非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32例患者中,肺恶性肿瘤6例,肺结核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血液系统肿瘤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艾滋病2例,糖尿病例4,无基础疾病5例。真菌感染类型以曲霉菌、隐球菌及念珠菌为主,极少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CT表现为曲霉球4例,空气新月征2例,晕轮征4例,实变影5例,单发性肺结节8例,多发性肺结节2例,支气管肺炎3例,中央型支气管扩张4例。32例对抗真菌治疗反应情况,其中好转及痊愈27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非老年人肺真菌感染大部分合并一些基础疾病,主要以曲霉菌和隐球菌感染为主,胸部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对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非老年人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端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端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端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三处硬度大于肱骨近端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端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端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端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0%,高于对照组的86.0%,且实验组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对医疗和药物的依赖性等指标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总体健康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红霉素,而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门诊发热原因待查患者,对临床特征与护理管理策略进行探析。方法本文研究收录在2018年6月-2019年8月,在该时间段抽选86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资料进行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管理策略,探究发热原因、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确诊,发热原因主要分布在感染性疾病(75例)上呼吸道感染(54例)、登革热(10例)、肺结核病(6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非感染疾病(11例)寄生虫性疾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及其他肿瘤(5例),在专业护理之后,患者的体温均恢复正常,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在门诊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中,发病原因中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为主,想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需要对患者临床特征加强分析,并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路径,有效的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门诊发热原因 待查患者 临床特征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特征,为其治疗奠定扎实的基础。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内科病患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患者的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结果40例口腔内科患者中,有26名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64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的病患有18例,21-50岁之间的患者有12例,51-64岁之间的患者有10例。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的是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的发病率依次递减。最终得出结论在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和牙周炎患者数量居高不下,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治疗、牙周治疗为主。

  • 标签: 口腔内科疾病 特征 临床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痛风的反复发作。方法收集2013.1-2018.5在我科住院的痛风急性期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但其中有4例患者因痛风反复发作多次入院。结论规范治疗,同时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是治疗疾病和减少其反复发作的关键。

  • 标签: 痛风急性期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58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及118例肾病综合征儿童的临床表现。结果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在临床表现上类似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典型急性肾炎、肾外症状性肾炎、仅血尿和补体降低三种类型,以典型急性肾炎为表现为主。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肾脏损害是目前儿童肾脏损害是目前儿童肾脏损害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肾炎 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0-01
  •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调查中医内科住院患者分析其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医院内科在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1月接诊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顺序,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特征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 ,采用焦虑量表评价( SAS)、抑郁量表评价( SDS)方式以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法,比较两组间和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生活状况,同时对两组心理干预方式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各自实施心理护理前后患者 SAS、 SDS和生活质量状况,两组差异显著,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 96.0%)高于对照组( 84.0%), P< 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心理特征对中医内科患实施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强化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 内科病人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是否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组与非休克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经过分析发现,休克组患者与非休克组患者相比,其年龄范围高、血压低、心率快,并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生其他并发症方面,明显比非休克组高。结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龄,而心源性休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比非休克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死亡率同样高于非休克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