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按照配对原则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慢性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各20例,对不同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每两种疾病患者间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脑脊液IgA和Ig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IL-6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判断疾病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与机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血糖正常到院产检的健康孕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HbA1c经检测为(10.2±0.3)%,健康体检的对照组经检测为(4.8±0.2)%,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孕妇羊水异常率、胎儿早产率、胎膜早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羊水异常、胎儿早产及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结局与机体HbA1c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孕周、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可对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临床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中微量蛋白即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将受检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4种尿微量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浓度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标志物,联检可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以及感染程度分为A组(无感染35例)、B组(轻度感染38例)、C组(中度感染33例)以及D组(重度感染34例),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不同组患者在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明显,感染程度越大,对应的指标含量水平越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在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方面,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上述指标含量水平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后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cy、hs-CRP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s-CRP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中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Hcy、CRP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96例,其中48例病毒感染患者命名为病毒感染组,48例细菌感染患者命名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三组人群进行检查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各项检查的应用效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的阳性率以及具体数据均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CT、CRP、WBC检测均能准确反映细菌感染重症患者的身体指标数据情况,与正常人群、病毒感染人群有明显区别,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判断准确,可以向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免疫球蛋白A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并将该时间段内80例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雷公藤多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种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15%略高于对照组12.5%,但两组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的有效率95.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疗效较高,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明确致病微生物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分为细茵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观察各组hs-CRP与WBC、NC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24.65±26.34)mg/L、(16.68±6.89)×109/L;病毒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5.63±5.57)mg/L、(5.89土3.44)×109/L;支原体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10.35±7.58)mg/L、(7.89±3.74)×109/L;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和WBC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支原体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与WBC、NC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肝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群体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将肝癌细胞按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进行分离,分为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个群体,采用脂质体法将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NS-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SMMC7721转染前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90、CD44的表达和细胞生长周期,检测细胞群体的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具肿瘤干细胞性质的肝癌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分成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组亚群的细胞存在着异质性,4组亚群细胞中均有少数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其中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和1.8%,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为0.7%和0.5%。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后,4组亚群细胞克隆的形成率都显著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提示,CD133+表型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CD133-表型细胞,CD133-CD44+亚群细胞成瘤能力最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NS-1后,CD133+群体细胞被明显抑制,由31.9%下降至6.3%,而CD90+和CD44+的表达未出现改变;转染NS-1后细胞S期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肝癌细胞表型为CD133+CD44+和CD133+CD44-亚群中富含肝癌干细胞,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基因NS-1的部分亚群SMMC7721细胞生长被抑制,提示其对肝癌细胞株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133+群体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检查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缺血,观察组42例,发生迟发性脑缺血,比较两组WBC计数、CRP与血沉,并通过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结局,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WBC计数、CRP、血沉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BC计数、CRP与血沉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与轻度功能障碍率分别为8.70%、13.0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35%、45.65%,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5.65%,高于对照组10.87%,p<0.05;观察组GOS评分与WBC计数、CRP、血沉均呈负相关(rWBC=-0.845,rCRP=-0.827,r血沉=-0.674,p均<0.05)。结论WBC计数、CRP与血沉可作为临床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有效指标;对于WBC计数、CRP与血沉上升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加强巡视力度,及时给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公藤多甙联合维生素E治疗大量蛋白尿性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雷公藤多甙与维生素E治疗大量蛋白尿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3例,并与常规对照组33例对比。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血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情况及两组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1周后对24h尿蛋白定量、SBP、DBP、BUN、Scr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与维生素E治疗大量蛋白尿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能较快的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内镜、染色内镜、NBI内镜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内镜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SCAP(seve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用药安全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安全价值较高,可促进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释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围治疗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hs-CRP)的检验。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45例COP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再另选择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RDW与hs-CRP,以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RDW和hs-CRP,将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RDW和hs-CRP差异较大,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RDW与hs-CRP和对照组志愿者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OPD患者中给予其进行RDW和hs-CRP的检测,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确诊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