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45岁。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接受肱二头肌等长收缩测试,记录患侧与健侧肱二头肌的sEMG中位频率斜率(medianfrequencyslope,MFs),平均肌电图(averageelectromyography,aEMG)波幅。结果术后1个月,27例患者症状缓解,患侧MFs的衰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MFs的衰减无明显改变;术后健侧aEMG波幅无明显改变,患侧有增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症状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MFs及aEMG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可用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8例(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患者66例(对照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值,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睾酮(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两组抑郁评分,分析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的相关性,计算血浆IL-6、Cor、ACTH、T、NA、5-HT的水平,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骨质疏松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无差别。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2);骨质疏松组血浆IL-6、Cor、ACTH、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睾酮(P)和5-HT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抑郁情绪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间盘MRI特点及相关退变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本院就诊的成年男女患者各420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月经史、职业等,每位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按照月经史分为5个组:绝经前组(n=76),绝经〉0年且〈6年组(n=98),绝经≥6年且〈11年组(n=82),绝经≥11年且≤15年组(n=80),绝经〉15年组(n=84)。用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男女患者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firrmann分级≥Ⅲ级的椎间盘比例高于女性(男78.2%,女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Ⅳ、Ⅴ级时差异更显著。在女性亚组中,绝经前组各椎间盘水平Pfirrmann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各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高,L1/L2、L2/L3、L4/L5及L5/S1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1年且≤15年组与绝经〉15年组间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腰椎椎间盘退变较女性严重。绝经后女性腰椎椎间盘退变较绝经前严重,且在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长,退变越严重;绝经〉15年后,腰椎椎间盘退变进程减缓。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与OPG途径的关系。方法20只4周龄OPG^-/-雌性小鼠及20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四组(n=10):野生型安慰剂组(WT+saline),野生型地塞米松干预组(WT+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次),OPG^-/-敲除小鼠安慰剂组(OPG^-/-+saline),OPG^-/-敲除小鼠DEX干预组(OPG^-/-+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次)。6周后处死小鼠,一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分析。结果OPG^-/-组的组织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较其他三组降低(P〈0.05)。OPG^-/-+DEX组的组织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较WT及WT+DEX组降低(P〈0.05)。OPG^-/-组的骨小梁模型因子及骨小梁分离度均较其他三组增加(P〈0.05);OPG^-/-+DEX组的骨小梁模型因子及骨小梁分离度均较WT及WT+DEX组增加(P〈0.05)。WT及WT+DEX组之间骨小梁微结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生长期小鼠OPG基因功能缺失时,地塞米松有部分拮抗骨量丢失的作用,表明除了OPG/RANKL途径,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经TLIF治疗的58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ini-TLIF组28例,open-TLIF组30例。评价两组的围手术指标、椎旁肌损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mini-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d肌酸激酶显著优于openTLIF组,但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较长(P〈0.05)。术后1年随访时,open-TLIF组椎旁肌表面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显著低于mini-TLIF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椎旁肌损伤轻,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采用铣刀与普通枪式咬骨钳在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40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8~75岁,平均56.2岁。随机分为铣刀减压组及普通减压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减压时间、出血量、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铣刀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34.0±9.8)min,减压失血量(166.7±52.1)mL,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仅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0.9%。单纯减压组手术减压时间(53.6±18.90)min,减压失血量(331.5±90.5)mL,术中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JOA评分平均改善率57.6%,两组在手术减压时间及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铣刀对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普通减压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减压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3(MMP-3)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对照组为取自脊柱侧凸患者的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组椎间盘组织中uPA及MMP-3的光密度值。结果uPA和MMP-3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突出椎间盘中uPA、MMP-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PA和MMP-3均可能参与了人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MMP-3与uPA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细胞在微载体培养与单层培养中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椎间盘疾病手术病例的术中切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别进行微载体三维细胞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取胎儿椎间盘组织,显微镜下区分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同成入组对照。利用^35S放射标记渗入放免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蛋白多糖含量的检测。结果①椎间盘细胞胞内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1.909±11.439,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36.607±10.792,P〈0.05;②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5.119±13.040,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74.231±17.676,P〈0.05;③各组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均高于细胞内的含量;④胎儿腰椎间盘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及表达量均高于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胎儿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高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量。结论椎间盘细胞的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相对单层培养具有较高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是一种较好的细胞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