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口服卡马西平(CBZ)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使用卡马西平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卡马西平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停药前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男性患者均为长期不规则服药,时长与病史年限大致相同。经停用卡马西平,11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0g,/L以上,1例停药14d,纤维蛋白原由1.40g/L升至1.92g/L。结论卡马西平可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引起严重出血。

  • 标签: 卡马西平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陪护、健康教育与否对病人住院天数、服药依从性、复发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采用家属(配偶、父母、姊弟)陪伴,实施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无家属陪护,实施传统的精神科非标准健康教育各30例,评估住院天数、服药依从对两种临床疗效(痊愈+显着进步)以上的出院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陪护、健康教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患者、家属,有助于减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天数 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照组 家属陪护 复发率
  • 简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一组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是近年来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我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患者占住院患者的绝大多数,其中高龄患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因为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我院自2004年1-3月收治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乳酸菌素 假膜性肠炎 甲硝唑 万古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纳美芬对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血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85例高血压伴脑肿瘤病人根据术前血压控制情况分为平稳控制组(98例)和非平稳控制组(87例)。按照投掷硬币法随机将两组又分为纳美芬治疗组(稳压治疗组52例,非稳压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稳压对照组46例,非稳压对照组45例),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6d,后者术后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监测血压,在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术后第3、5、7、14、60天进行GCS评估。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的患者血清COR在治疗后4、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6dAC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意识改善状况在术后一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非稳压治疗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稳压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使用纳美芬能显著改善应激状态、血压与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纳美芬 高血压 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dynamics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 平均血流速度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 简介: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患者颅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配合规范、注意事项及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监测、预防用药与心理干预等内容。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真菌感染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脑囊虫病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完全康复,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亡。未发生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了解术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可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理的检出率。

  • 标签: 颅内病变 艾滋病 立体定向活检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 标签: 急性病 脑梗塞 脑缺血 暂时性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院外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冗思反应量表中文版(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212例抑郁障碍患者完成了RRS—C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分析RRS—C的Cronbach’sa系数、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总分和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其三因子结构。结果RRS—C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三因子的Cronbach’Sa系数在0.67~O.84;总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26,量表总分和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71~0.94,各因子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29~0.32;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CFI=0.913;GFI=0.905;χ2/v〈2;RSMEA-0.072)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我国抑郁障碍患者冗思特征的测评。

  • 标签: 抑郁障碍 冗思 中文版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为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726);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914);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762)。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控及干预,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新入院患者及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录入,系统进行自动筛选并对达到或超过阈值的高风险人群进行预警提示,护理单元根据风险类别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风险监控传报,实行院-科-护理单元三级实时跟踪监控,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前瞻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情况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住院患者 护理风险 评估预警 监控传报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 标签: 疼痛护理 围术期骨折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卒中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中,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卒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卒中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卒中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贫血和输血对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中贫血患者96例(48.00%),输血患者155例(77.50%),平均输血(1343.39±1106.20)ml,50%的患者输血450~2000ml。颅脑损伤患者中贫血患者比非贫血患者、输血患者比未输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中贫血和输血者预后相差,颅脑损伤患者应避免大量输血。

  • 标签: 颅脑损伤 贫血 输血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艾滋病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变化,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和诊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病房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和同期来体检并自愿参加睡眠质量监测的健康人群288例,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患病分为观察组(艾滋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每组114例。对2组研究对象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韧性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韧性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均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状态均不佳,临床上要早期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并进行积极预防。

  • 标签: 艾滋病 早期抗病毒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8月份为界限,之前治疗的42例患者为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分析护理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体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肾炎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现状并对其需求进行预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 年2月—6月,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需求调查问卷对浙江省内 9 家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026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对需求进行预测,并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进行解释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率为 70.27%,其中刮痧(52.63%)、艾灸(51.85%)、拔罐(48.73%)、耳穴贴压(47.37%)的需求排名位居前列.综合重要性排序,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及态度、具体不适症状、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等特征是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 0.95~0.99,测试集中的AUC值为 0.80~0.89,模型性能较好.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

  • 标签: 老年慢性病居家中医护理技术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针对失智患者非正式照护者喘息服务的相关证据,为国内喘息服务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由上至下依次检索相关数据库及网站中与失智患者非正式照护者居家喘息服务支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4 年3月31日.由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员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完成证据的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 14 篇文献,包括 5 篇指南、3 篇临床决策、4 篇系统评价、2 篇专家共识.最终围绕服务原则、照护者评估、服务目标、介入时机、服务人员素质、照护措施、心理干预、服务保障共 8 个方面,总结提出 45 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居家式喘息服务对失智患者非正式照护者支持的相关证据,建议相关行业工作者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下采纳相关证据,提高喘息服务科学性.

  • 标签: 失智非正式照护喘息服务证据总结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营养干预配合情志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耳鸣耳聋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营养干预配合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HAMA、PO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联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营养干预 情志护理 耳鸣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