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贵州省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的1672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占全部报告的10.45%;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04;19~59岁患者占73.10%;药品不良反应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705例)和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1206例);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呕吐和腹泻,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和肢体麻木;涉及药物22类,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为956例(57.18%)。结论应重视药源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时发现、诊治和预防药源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6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常规组和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躁狂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躁狂量表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躁狂评分为(7.52±3.28)分,优于常规组的躁狂评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94%,高于常规组的78.79%,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来说,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躁狂评分和改善患者躁狂状态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系统护理可以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601,实时监测国内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曲线,以评价其工艺质量。方法:设定测定波长238nm、基准校正波长550nm、温度37℃、转速75r·min^-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30s、监测时间30min,以900mL醋酸盐缓,中液(pH4.5;含3%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桨法,用光程为2mm的光纤探头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曲线。结果: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各溶出曲线存在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准确、连续、定量地反映了药物的溶出过程,获得的数据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可比较出不同厂家之间同种药品的溶出过程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变化情况,为重症患者的临床准确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患者45例相比较,根据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根据实验的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较可知,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疾病患者的pH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的评价准则选择可以利用动脉血气监测,这种检测判断标准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超声在胎儿肺囊腺瘤中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率。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9例肺脏异常回声胎儿进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尤其对胎儿肺脏异常回声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检查后跟踪随访,并将随访结果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超声检查结果:9例均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其中Ⅱ型8例,Ⅲ型1例;(2)随访结果:1例Ⅱ型胎儿要求随访,胎儿肺脏囊实性包块逐渐吸收至消失,另8例要求引产,引产后尸检证实为肺囊腺瘤;(3)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胎儿肺囊腺瘤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产前系统超声对胎儿肺囊腺瘤的检出率及准确率高,且产前系统超声具有安全、无创、价优、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作为胎儿肺囊瘤的首选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8月 -2019年 7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 56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 n=28)。当中,试验组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 2组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0%,比对照组的 17.86%低, P< 0.05。试验组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为( 6.08±0.79) d、惊厥缓解时间为( 0.86±0.12) d、体温恢复时间为( 2.38±0.27) d、住院时间为( 4.01±0.39) d,比对照组的( 10.82±0.57) d、( 2.43±0.18) d、( 7.14±0.56) d、( 7.23±0.57) d, P< 0.05。结论: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用系统护理干预,效果好,患儿相关症状缓解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时间较短,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