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以期达到减少患者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心血管内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见下表分析。结论循证医学理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医学理论 心血管 内科患者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以期达到减少患者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应用SF-36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循证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89.28±9.29、90.38±9.46、91.54±9.23、88.14±9.19、90.74±9.41、89.24±9.4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77.15±8.12、78.13±8.72、78.82±8.17、79.19±8.41、80.26±8.22、78.23±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0、11.661、12.638、8.799、10.273、10.752,P=0.000,循证组患者总满意度(95.33%)明显高于常规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44)。结论循证医学理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医学理论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4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创新性护理模式——“健康生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创新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来看,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结论:针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新型医疗理念下的人性化服务是一种值得推广与普及的新技术。其能够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应用Mini-CEX量表,指导对心血管内科轮转的45名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训,观察其在培养效果中的作用。方法45名住院医师分别在入科时及轮转结束前应用Mini-CEX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根据入科时Mini-CEX量表测评结果,对住院医师进行集中培训和针对性培训,复测轮转后住院医师各项得分较入科时均显著提高(P<0.01),优秀率在多方面显著提高(P<0.01)。结论Mini-CEX量表使用方便,兼具教学与评估作用,可以作为检验心血管内科轮转住院医师提高临床能力的测评方法。

  • 标签: MINI-CEX 临床教学 心血管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前言太级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健身术,对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大量实践和事实证明,通过长年系统的太极拳锻炼,对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的营养,提高和保持心脏、血管的健康等都大有益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太...

  • 标签: 中老年人 心血管系统 太极拳运动 功能参数 太极拳锻炼 心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25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发现,累及肺动脉干2支,累及肺左动脉12支,累及肺右动脉13支,累及肺叶动脉66支,累及段动脉9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成像快速、成本低等优势,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源于内科系统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静脉窦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重症病例。准确及时地判断不同器官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谨慎权衡治疗利弊和冲突,联合多学科会诊,提早预防和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减少 自发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IVL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差异。对10个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其在IVL中的表达特点,计算表达率高的分子诊断I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40例IVL患者年龄[M(Q1,Q3)]为47(43,50)岁,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2.5%(5/40),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准确率为26.7%(8/30),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30.0%(12/40)。IVL总体复发率为10.0%(4/4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既往有剖宫产史的IVL患者的累积RFS率(40.9%)低于无剖宫产史者(96.4%)(P<0.05);中位RFS时间短于无剖宫产史者(16.4比22.2个月)。肾上腺髓质素(AD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在IVL中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5.0%(26/40)、75.0%(30/40)、57.5%(23/40)和50.0%(20/40)。肿瘤最大径>5 cm者FGFR1表达强度和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FGFR1联合ADM、VEGFR3和TIE1诊断IVL的AUC为0.876(95%CI:0.788~0.964,P<0.001)。结论IV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既往有剖宫产史者累积RFS率低,复发间隔较短,影像学及冰冻切片诊断率低。FGFR1与ADM、VEGFR3、TIE1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四者联合应用诊断IVL的效能高于影像学及经典的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平滑肌瘤病 血管生成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98例,依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出院时比对两组各量表打分,统计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理健康得分为(48.41±10.62)和(39.12±9.45)分,心理健康得分(60.29±12.11)和(52.77±13.59)分,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54.36±14.67)和(68.74±13.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对护士工作满意程度上比较,观察组(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早期康复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每个医学生要想完成从单纯理论实践到临床医疗实践的过渡,都必须要进行实习,在实践中落实巩固理论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和变通。心血管影像诊断带教是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培养研究生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笔者基于心血管影像诊断的特点,结合放射科研究生的学习规律,通过不断总结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心血管诊断医疗的技术水平。

  • 标签: 研究生心血管影像诊断教学
  • 简介:摘要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如果能在梗塞发生前发现脑血管狭窄并采取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公认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且检查费用昂贵等原因而无法作为脑血管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A(CT血管造影)和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等无创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本文就DSA、CTA、MRA、TCD对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DSA CTA MRA TCD 颅内血管狭窄
  • 作者: 胡凤琼杨锐刘伟苗丛袁慧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发送的心电图状况与100例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监测方式在心率失常阳性诊断率以及心肌缺血定位的诊断率情况。结果:分析对比发现,佩带心脏远程监测仪的患者的监护结果,特别是在心率失常阳性诊断率的效果显著高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的佩带者(P<0.05);而在心肌缺血定位的诊断上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的佩带者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进行远程心电监测,能够及时捕捉异常心电图,并通过正确的途径将之反馈给医生,医生在分析数据之后进行及时的诊断、指导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方案。在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 简介:摘要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往往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以全身浮肿、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起病,病程中出现发热、下肢无力、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噬血细胞现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无恶性征象,外院按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通过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提高对IVLBCL的认识,同时重视病史,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毛细血管扩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药学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5.31±1.68)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共5例(16.7%)患者的长远疗效欠佳;对照组的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则为(9.74±2.41)d,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长远疗效较差的患者数量为11例(36.7%)。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长远效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长远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答复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明显,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社会调研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如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有效防治,是临床医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的短程治疗效果及长远疗效均较佳。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