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比较宗教学范围内存在一种现象,即当我们分析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民族性宗教时,会发现其于深层的原则及仪轨范式等方面颇有不同。日本古代的萨满教及我国西藏地区的原始苯教就是一个例子。当深究二者的民间渗透层面时,就会得到二者中存在共通的区域性宗教习俗和原始世界认识,即主要以巫术和符咒为主的结论。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具有萨满教性质的西藏原始苯教和古代日本萨满教的相关资料,发现二者在有关宇宙、灵魂观念和萨满的巫术、仪轨范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从原始的神祇观、宇宙观、巫师仪轨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比较,从而对一些重要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日本萨满教 西藏原始苯教 比较宗教学
  • 简介:本文调查了太平天国英王府金龙屏门的保存环境、病害特征,并利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门的剖面结构、显微形态,得出该门地仗工艺采用的是典型的一麻五灰工艺;颜料层有两层颜色,主要为红色和金色。通过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X)、拉曼光谱(Raman)分析得知红色颜料为朱砂,黄色颜料为雌黄,颜料层下有一层白色的石灰石作为打底层。通过上述研究,为该门设计了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法,并取得了理想的保护修复效果。

  • 标签: 金龙屏门 一麻五灰 雌黄 清理 加固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墓志等资料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河东柳氏的归葬情况进行了统计,对归葬于洛阳、长安、河东原籍以及其他地区的柳氏主要支系族人墓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河东柳氏的籍贯迁移、合葬等情况,对河东柳氏籍贯地归属及迁徙情况,士族在衰落时期的中央化程度等进行了论证。

  • 标签: 河东柳氏 籍贯迁移 墓志
  • 简介:本文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发展出发,对新时期民俗类专题博物馆陈展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展览是人本思想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促进民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展览模式。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创新 发展
  • 简介:本文以许寿裳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许寿裳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许寿裳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许寿裳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许寿裳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201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发掘的突厥壁画墓中出土了41枚金银币。其中,金币37枚,银币4枚,可判定为拜占庭时期的金币及其仿制品的为25枚。据学者们推断,该墓葬为东突厥汗国时期遗存⑨。通过以往的研究可知,这是第一次有如此大批量的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在东亚地区被发现,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 标签: 突厥壁画墓 拜占庭金币 丝绸之路 欧亚草原
  • 简介:以宁波传统宅第建筑的大门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和形制进行系统阐述。探究宁波宅第大门在儒家礼制、风水观念,以及人文环境和民俗文化影响下,在空间形态精神内蕴上表现出的地域特色文化特性。

  • 标签: 宁波宅第 形制 文化特性
  • 简介:2016年元旦过后,《钱币天堂》网站的“西域钱币”论坛开展了一项“2016年新年征文”比赛的活动,其目的就是活跃论坛气氛,促进泉友交流。内容是新疆钱币和丝路钱币的短文。通知一发出,泉友积极响应,到截稿之日,共收到征文25篇。征文多以超短文为主,有收藏心得、感悟、钱币欣赏,也有对收藏泉友说的话。本刊分期选登部分征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新疆钱币 期待 专家 和田 征文 论坛
  • 简介:在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传承延续华夏历史文脉、弘扬创新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华夏历史文明特殊人文魅力的重要性积极价值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河南,既是人文资源厚重、历史文脉延续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副中心和重要节点。为提高中原城市群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中原古都能够在提高民心相通中扮演好典型、范例的新角色,不仅需要结合古都文脉的历史演进和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对古都文化的各种要素、文化符号进行整理筛选,利用影视出版、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推广传播古都人文形象,还应该围绕多元开放、包容共享的文化特质合理规划城市文化地标、举办多种主题性文化活动。

  • 标签: 中原城市群 文化吸引力 古都人文形象 重塑
  • 简介:在南方说起吴大帅来。无人不知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然而,在北方也有一个闻名遐迩、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吴大帅.他的名字叫吴俊升(字兴权)。他是奉系军阀中资格较老、地位仅次于张作霖的第二号人物。1928年6月4日.吴俊升在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一齐被炸身亡后,这位奉系枭雄似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为后人所忘记。

  • 标签: 吴佩孚 吴俊 中国现代史 皇姑屯事件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 简介:“援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支撑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针政策。“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注重西藏的文化建设,90年代中期“文化援藏”概念形成。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市“文化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为“文化援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文化援藏”工作中增加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并以“文化援藏”配合西藏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全局观念和世界眼光认识西藏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下,合理使用内地文化资源,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

  • 标签: 西藏 文化援藏 边疆治理
  • 简介:元初修建的顺元城,初为军事指挥机关,是中央政权在边远民族地区的权力象征。明初重修贵阳城,为贵州卫和贵州宣慰司的共同治所。贵州行省建立后,贵阳城上升为贵州省城,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军事中心。明隆庆年间,程番府移驻省城,省府同城地位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贵阳城市的发展。明天启年间,贵阳外城拓修,基本奠定了古代贵阳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 标签: 阳城 元明时期 演变 军事指挥机关 边远民族地区 权力象征
  • 简介:本文以书信丰富的南宋道学门徒孙应时的生命历程,探讨名儒巨卿之外的人物对于研究南宋政治、学术的意义,并揭示书信的史料价值。书信虽不易考订时空以进一步运用,却是士人对学、政的关怀感受的直接表现,承载史籍、传记所不见的讯息。不同于行状等其他传记,孙应时的书信生动显示出,他中第出仕以后因家世、交友所获奥援连带困境,以及这样一位远离权力核心的中层士人对南宋中期重大政治事件的观察和关注。在学术上,孙应时从跟随陆九渊、求益吕祖谦朱熹等多师乃至渐趋朱学,招来陆氏责难;然而,他实以典籍考证见长,较少触及主流道学之义理讨论,施政则致力于落实道学理念。除了补充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孙应时的书信遭遇也说明了人际关系对于南宋士人仕宦历官的关键性,以及道学发展、个人学风的复杂性。

  • 标签: 书信孙应时 孙应时师长 师长时代
  • 简介:李氏朝鲜王朝明王朝维持着密切友好的宗藩关系,尊行共同的儒家华夷观念,并在华夷框架下对周边国家及民族进行了相应定位。因此,在明清交替之际乃至清朝建立很长时间之後,儒家华夷观都深深影响着朝鲜对待明朝、清朝的立场,并在相关的“胡乱”小说中有大量体现。本文梳理不同时期“胡乱”小说的创作特点,由此探寻古代朝鲜社会对儒家华夷观的接受发展过程。

  • 标签: “胡乱”小说 古代朝鲜 儒家华夷观
  • 简介:传统时期太湖东部平原的聚落具有"浜村相依"的普遍特征,河浜是聚落景观的主体,具有提供饮水、交通、农田排灌等各种实用功能,同时还是民间风水信仰的精神依托所在。家族墓地围绕河浜而构建,更是聚落风水的聚焦点和家族福祉的寄放地。跨越河道的桥梁具有利通衢、益行旅、便耕耘等实用价值,由此逐渐衍变为乡村道德教化慈善的载体。乡村各群体在对河浜、桥梁风水的共同占有、享受、管理维护中,形成了坚实的精神共同体。

  • 标签: 太湖东部平原 聚落 河浜 风水 乡土文化
  • 简介:黑龙江省中部山区由南部的张广才岭山脉和北部的小兴安岭山脉组成,二者以松花江相隔。中部山区以西为开阔的松嫩平原,向东为平坦的三江平原,往北为相连的大兴安岭,面南为绵延的长白山山脉。以往中部山区报道的旧石器遗址有阿城交界Ⅲ和嘉荫常兴屯㈤遗址,但在这些遗址发现的所谓石制品的人工性质还存在争议,该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还基本处在空白状态。最近几年新发现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目前虽然对这些遗址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和石器工业的大致特征已出露端倪。笔者主持或参加了这些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现将这些遗址的发现情况和对它们的基本认识介绍如下。

  • 标签: 黑龙江省 中部山区 旧石器时代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清代军机处满文熬茶档》等档案史料,再辅以藏文《颇罗鼐传》等文献,阐明18世纪前期西藏王公颇罗鼐家族在清朝收取准噶尔情报的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当时的清朝准噶尔的形势,以此探讨颇罗鼐在清准双方关系中的作用,并对颇罗鼐的历史地位给予新的评价.

  • 标签: 清朝 准噶尔情报 西藏王公颇罗鼐
  • 简介:本文考述元明都城西御敕寺院畏兀(畏吾)礼佛庙宇,考证高梁桥至白石桥间大护国仁王寺的历史存在,正觉寺、万寿寺建年之推前,白塔寺、大佛寺与其之关联;考释都城畏吾人族际婚,庙会中西域马术等竞技信仰习俗,庙市中的西域物产,生计居住等当地的交融。以非汉阈信仰作为功能主义等重物轻灵研究之补裨。

  • 标签: 元明都城 御敕寺庙 畏吾文化
  • 简介:"哈哈珠子"是满文"hahajuse"的音译,即"hahajui"(男童)的复数形式。他们由清代宫廷教育中的伴读发展而来。至迟在康熙十二年(1673),"hahajuse"的词性发生了变化,由名词的复数形式变为一种特定称谓,专门指称由伴读出身的皇子侍读及侍卫。哈哈珠子在康熙时期权势最盛,成为清代皇权王权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隐形力量,而后又在皇权高度集中强化的雍乾时期走向没落,至晚清已彻底沦为皇子的服侍人员,不复有昔日威权。清帝对哈哈珠子的控制体现了对皇权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满文档案的撰写者已有意区别"hahajuse""hahajui"两类完全不同的群体,而晚清时人已含混不清,今人在翻译档案时,又一概译为"哈哈珠子"或"孩童",更加模糊了两者的界限,也影响了学人对史料的理解。

  • 标签: 哈哈珠子 伴读 侍卫 “haha juse” “haha
  • 简介:北宋时期,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扬州总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至南宋,扬州作为南北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区,人口总数虽不及北宋整体水平,但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而且淮东地区的在城人口占有一定的优势。人口的增长是宋代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认为宋代扬州相对衰落的观念过于笼统,忽视了宋代扬州区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南宋扬州人口流动性较为突出,其中军兵的遣入较北宋时期更为明显,反映出扬州城市属性从经济性向军事性的转变。

  • 标签: 宋代 扬州 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 城市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