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烧伤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往往是病情发生变化的先兆,准确测量其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诊治。体温是机体内部热的标记,代表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情况。临床工作中体温测量的常用方法为水银温度计测量法,常以腋下来反应患者的体温。但由于腋温易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准确性较差。据资料报道,正常人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是36~38℃,在适度温度环境中肱动脉血流温度为36~37℃,而严寒环境中则可低至31.1℃,但肛温并无大的变化,仍维持于36~37℃。所以肛温随温度变化的温度较小,能较准确地反映机体体温。我们认为在烧伤患者的体温检测中可以使用加温设施时的腋温来作为患者的体温的反映,使监测值更加准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方法2007年2月-2010年2月治疗32例不同原因所致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根据损伤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外伤性占26例,皮肤肿瘤2例,慢性溃疡疤痕形成4例;缺损面积6cm×8cm-20cm×9cm。软组织缺损有骨肌腱外露,行带旋髂浅动静脉蒂髂腹股沟皮瓣移植15例,2例切削伤清创后原位植皮,11例外伤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7-10天后行邮票状中厚植皮;4例外伤清创后创面整洁,无骨外露行自体游离全厚植皮。随访5个月至2年,所有皮瓣(片)成活,弹性满意,无溃烂。结论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选择依创面情况而定。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应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并骨肌腱外露,方法简单,不需血管吻合技术,疗效可靠;外伤性软组织损伤创面污染重时,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7-10天后二期植皮,植皮成活有保障;基础的自体游离植皮用于无骨肌腱外露的清洁创面,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诊断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选择患者37例,分别在患者急性发病的6h内和24h到48h两个时间段开展CT扫描检查,观察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下患者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块状低密度阴影区域,脑组织基底结构范围模糊,脑动脉内密度增加。其中在首次诊断时确诊者共5例、疑似者共11例、建议复查者共12例、无异常者共9例;复查诊断时确诊者共20例、疑似者共15例、未见异常者共2例。结论利用CT扫描可有效对患者脑组织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复诊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术后的护理费按时。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均有44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增加术后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88.64%,常规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65.91%,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护理组有21例非常满意,13例较满意,8例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是95.45%;常规组有15例非常满意,9例较满意,11例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是79.55%,护理组满意度普遍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大面积烧伤手术手术间空气、物品表面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手术前1d由病区护士采集60例患者创面标本作病原学检测。监测60台手术,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开始后2h、手术结束时分别对手术室空气及电刀、手术床、麻醉机物体表面进行细菌检测。空气细菌悬浮数采用自然沉降法,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采用涂抹法。结果手术前空气、物品表面均无细菌检出;空气培养在手术开始后1h、2h和手术结束后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0%、90.7%和88.3%;电刀、手术床和麻醉机3类物体表面在手术开始后1h至手术结束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7%~18.3%、28.3%~38.3%、35.0%~43.3%。术前60例患者的创面标本经培养有37例阳性,涉及病原菌9种42株,术中空气中检出的细菌涉及7种52株,物体表面细菌涉及7种54株。结论大面积烧伤手术手术间的空气、物品表面可随手术的进行而出现细菌污染,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后妥善处理患者并对手术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以提高烧伤手术环境质量。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8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3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 43例加用溶栓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0.7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意识障碍、侧视障碍、偏瘫、颅内高压等,在时间窗内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特点 ;溶栓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4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90.7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mainly consciousness disturbance, side vision disorder, hemiplegia,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etc.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in the time window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以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经过治疗好转39例,好转率72.2%;死亡3例,病死率5.6%;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1例。余下的患者中,发生脑疝3例(5.6%),出现肺部感染4例(7.4%),上消化道出血1例(1.9%),下肢静脉血栓2例(3.7%),继发性脑出血1例(1.9%)。出院后随访半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7例。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施治时,在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