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为胰岛素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和HindⅢ消化pEF1α-GFP,回收1.2kbEF1α启动子,插入到pCMV-mINS的NruⅠ和HindⅢ位点中,获得重组质粒pEF1α-mINS;将pCMV-mINS和pEF1α-mINS分别转染BHK细胞,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传至20代后,分别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放免测定,pCMV-mINS和pEF1α-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4.077μIU/ml和6.897μIU/ml.经免疫组化分析,pCMV-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90.0±19.56;pEF1α-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81.4±18.45,在BHK细胞核中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55.4±11.66.结论在BHK细胞中启动子EF1α启动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活性比启动子CMV高.

  • 标签: 启动区 遗传学 人胰岛素基因 BHK细胞 表达
  • 简介:目的鉴于目前对斑马鱼视锥细胞视蛋白运输机制并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抗体,本实验拟构建一种可以在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方法利用编码紫外敏感型视蛋白基因(sws1)的启动子,构建了一种在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中特异表达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的转基因斑马鱼.同时,将tdTomato荧光蛋白与非洲爪蟾rhodopsin蛋白末端44个氨基酸相融合,将该融合蛋白定位于紫外敏感型视锥细胞的外节段,进而可模拟内源性视蛋白的定位.结果共筛选出三种不同品系的转基因斑马鱼,经过免疫组化分析,确定其中一种转基因品系是正确的目标品系.结论该转基因斑马鱼的构建将会为进一步研究视锥细胞中视蛋白的运输机制提供帮助.

  • 标签: 斑马鱼 视锥细胞 紫外敏感型 SWS1 转基因 sws1
  • 简介:栽培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丰富,蕴含丰富的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病性改良的重要资源。本文对栽培一粒小麦抗白粉病材料3AA30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3AA30中含有一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ml3AA30,找到了5个与该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gwm6、Xcfd39、Xcfa2185、Xcfa2141、Xcfa2155及2个STS标记Xmag2170、Xmag1491,并构建了ml3AA30的遗传连锁图,将该基因定位在小麦5A染色体长臂上。本研究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材料。

  • 标签: 栽培一粒小麦 3AA30 抗白粉病基因 分子标记
  • 简介: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酸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酸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 标签: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
  • 简介:[目的]新型转基因棉花在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需对其生态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经基因改造的新型转基因抗虫棉花可能影响抗虫棉的次生代谢,进而导致一些综合的生态学效应,致使棉花生理上发生改变,这也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方法]比较了不同关键时期新型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与转Cry1Ac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的鲜重、干重和干鲜比、主要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营养物质(蛋白质、氨态氮、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产物(棉酚和单宁)含量的差异及其对棉田不同昆虫营养层昆虫个体总数和物种数的影响。[结果]棉花生长的蕾期、花期和花铃期,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转Cry1Ac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叶片的鲜重、干重和干鲜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和POD活性在花铃期明显升高,CAT、APX和GR活性无显著变化;蛋白质、氨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棉酚含量在3个时期无显著变化,而单宁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种棉花叶片中干物质积累、主要酶活性、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单株大铃数表现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转Cry1Ac基因棉花〉非转基因棉花,小铃数则表现为转Cry1Ac基因棉花〈Cry1Ac+Cry2Ab基因棉花〈非转基因棉花;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昆虫个体总数均表现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田〈转Cry1Ac基因棉田〈非转基因棉田,天敌亚群落昆虫个体总数无显著变化;3种棉田中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叶片干物质积累、产量性

  • 标签: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 生化物质含量 昆虫个体总数 物种数
  • 简介:目的:在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人NDRG2基因的截短部分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含有人NDRG2基因的pGKBT7质粒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扩增获得截短的人NDRG2基因,然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C2;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达产物中在分子量67kD左右可见与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的条带,该条带可被Ndrg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构建了截短的人NDRG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HEK-293)获得成功表达。

  • 标签: NDRG2 基因 PCR 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
  • 简介:Fibrillin11(FBN11)是植物质体中FBN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比其他成员多300~500个氨基酸残基,说明其可能存在某些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在水稻幼苗中扩增获得到了一个受非生物逆境胁迫诱导的OsFBN11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含有12个内含子和13个外显子。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72.36kD,pI值为9.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3种氨基酸二级结构,不含有跨膜结构域,蛋白亲水性强,PSORT软件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进一步对14种植物FBN11蛋白的同源性和5个物种该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兼有典型的PAP-Fibrillin结构域和蛋白激酶PKc结构域。水稻全生育期芯片分析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愈伤组织、叶片和根系中高水平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水稻幼苗中受ABA、NaCl和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上述结果表明,OsFBN11可能在水稻质体发育和抗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稻 Fibrillin基因家族 水稻FBN1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miR-5572转基因小鼠构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繁殖与鉴定了miR-5572F1及F2代野生型纯合子及杂合子小鼠,并通过形态学、心电图记录及窦房结组织Cav1.2、Cav1.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测定来观察疾病模型。结果F2代miR-5572纯合子敲入小鼠在形态上较野生型小鼠生长缓慢,体型较小。相较于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纯合小鼠的平均心率明显偏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miR-5572纯合子小鼠窦房结组织Cav1.2、Cav1.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过表达miR-5572转基因小鼠可以构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疾病模型。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繁殖与鉴定 微小RNA-5572
  • 简介:【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的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开展调查。

  • 标签: 转基因棉田 全生育期 关键生育期 棉铃虫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目的:分离羽衣甘蓝S13-b位点受体激酶(SRK13-b)基因并进行序列及结构域分析,构建SRK13-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蛋白质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提取羽衣甘蓝S13-bS13-b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的RNA,用RT-PCR法分离SRK13-b基因;将编码SRK13-b激酶结构域的序列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14b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SRK13-bC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经0.1mmol/LIPTG诱导,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SRK13-b激酶结构域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分离获得羽衣甘蓝SRK13-b基因的长度为2571bp,编码856个氨基酸,GenBank收录号为EU180597;对SRK13-b激酶结构域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3的蛋白质特异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SRK13-b激酶结构域的融合蛋白。结论:羽衣甘蓝SRK13-b基因的克隆及激酶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为研究SRK的功能及自交不亲和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羽衣甘蓝 自交不亲和 S13-b位点受体激酶 原核表达 纯化
  • 简介:目的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bp,其中包括5'端121bp的非编码区、1500bp的编码区和109bp的3'端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07kDa,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高度同源,其中与米曲霉、黑曲霉同源性分别为66.3%和56.6%,Sscat基因为申克孢子丝菌过氧化氢酶cDNA。结论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 标签: 孢子丝菌 过氧化氢酶 简并PCR 快速cDNA末端扩增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HPr蛋白编码基因ptsH在乳链菌肽(nisin)高产野生乳酸乳球菌株N8中的表达,揭示ptsH基因与乳酸乳球菌乳链菌肽耐受性等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构建ptsH过表达质粒pLEV16-ptsH并转化至N8,使其ptsH基因过量表达,进而对比分析ptsH过表达菌株与野生菌株在生长曲线、乳链菌肽耐受性、效价、Biolog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8-ptsH过表达菌株与N8菌株在菌落形态、大小、表面湿滑程度及生长曲线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tsH基因过表达使N8菌株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提高了8.3%,2个乳链菌肽耐受性相关基因nisI和nisF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5.45倍和近45倍;ptsH基因过表达略微减缓了N8菌株中乳链菌肽的产生,但乳链菌肽的最终产量略有提高;ptsH基因过表达菌株中PTS系统糖苷和磷酸化糖类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结论:ptsH基因主要与乳酸乳球菌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有关。

  • 标签: 乳酸乳球菌N8 ptsH基因过表达 乳链菌肽 耐受性 生物学功能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的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的趋势,在LHD2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CHI1A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的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的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与4CL,4CL与CHS2以及CHS1与IFS2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的合成与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 简介:本研究首次用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HCV)标准强毒石门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将这两个片段连接成完全的E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和pET-28a(+)中,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诱导的受体菌经Western印迹和直接ELISA检测能够表达E2抗原。用RT-PCR技术对从我国多个地区收集的猪瘟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从吉林、长春、南京、重庆、昆明、佛山病料中扩增出了HCVE2保

  • 标签: 猪瘟病毒 保护性抗原E2 序列分析 基因的克隆 肠杆菌 E2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
  • 简介:为研究雄性不育相关基因TA1和TA2在BNS和YS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花粉发育时期的表达特点,探讨这2个育性相关基因与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联系,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在BNS和YS型不育系732A花药发育四分体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定量检测基因TA1和TA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在732A和BNS花粉发育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基因TA1相对表达量上调,在三核期相对表达量下降;(2)基因TA2相对表达量在BNS花粉发育的四分体时期至二核期逐渐下降,三核期上升;在732A花粉发育4个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刚好相反;(3)在BNS和732A花粉发育二核期,基因TA1和TA2均表现极值,推测二核期可能为BNS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最敏感时期;(4)在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发育过程中,基因TA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幅度比TA2的高。推测TA1对不育系BNS和732A花粉败育影响程度强于TA2;(5)基因TA1和TA2相对表达量在BNS的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反,推测其对BNS花粉败育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且2个基因不连锁;在732A花粉发育时期表达趋势相同,推测其对不育系732A花粉败育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 标签: 小麦 TA1 TA2 BNS 732A 荧光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 简介:文献报道了从冬虫夏草(Cs)中同时检出蝙蝠蛾拟青霉(Ph)、中华被毛孢(Hs)和冬虫夏草菌(Os)的多个基因型;Cs的成熟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和僵虫体中Hs竞争性菌落形成能力的下降。同时检验了Cs成熟过程中Os突变基因型生物量的变化。应用Southern杂交检验发现:Cs的成熟伴有Ph和2组Os基因型生物量的显著增加。Os突变基因型ITS片段的EcoRⅠ酶切位点缺失。Southern检验发现:在未成熟Cs中,AT偏倚型菌在子座中的rDNA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在僵虫体中几乎没有;而GC偏倚型菌则相反。随着Cs的成熟,AT型菌在僵虫体中大量增加;GC型菌在子座中逐渐增加,但正向和逆向排列的GC型菌的总量远低于AT型。研究结果表明:Cs的成熟伴有Ph和Os菌的显著增加和几个Os突变基因型菌在Cs子座和僵虫体中差异表达的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Cs子座的萌发和成熟至关重要,为Cs无性世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冬虫夏草 子座 僵虫体 冬虫夏草菌 突变基因型的差异表达 核糖体DNA生物量
  • 简介:目的:构建一个牛dSl酪蛋白调控序列指导人溶菌酶(hLYZ)基因组序列的杂合基因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发明的连续3步缺口修复技术。将6个无痕连接的同源臂插入以pBR322为载体的骨架中,构成能进行3次连续基因抓捕的载体,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介导的缺口修复技术,分别抓捕牛aSl酪蛋白3’端调控序列(9kb)、hLYZ基因座序列(5kb)、牛axSl酪蛋白5’端调控序列(20kb),使这3个基因片段自动无痕地连接在基因抓捕载体上,形成牛oLSl酪蛋白一hLYZ杂合基因座。结果:实验经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和序列测定,验证了hLYZ的基因组序列对牛仪S1酪蛋白编码基因组序列的精确置换。结论:这种修复技术为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大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及方法。

  • 标签: 牛αS1酪蛋白 人溶菌酶 杂合基因座 缺口修复技术
  • 简介:【背景】多样性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的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性的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性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的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的一维多样性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的多样性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中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的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的互作类型:1个明确的多样性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的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中棉30棉田的蜘蛛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的多样性高低则难以一概而论。蜘蛛稀有种的多样性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的多样性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性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一数量参数评价多样性的传统方法的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概念框架。

  • 标签: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