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燃料品质对现在及未来发动机排放和控制系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汽车能源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朗,但由于资源、技术、成本、效益和政策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基汽油、柴油仍将是汽车的主体燃料。为适应汽车技术的发展,顺应环保、节能的潮流,提高汽油、柴油品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简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绿色制造,走出自己的绿色制造道路,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实现技术升级、设备升级、管理升级、政策升级等全面提升。
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精制二氧化碳专利技术现已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该技术为:环氧乙烷尾气经第一分水器分水后,进入压缩机加压冷却,进人第二分水器分水后再进入干燥器,干燥后的物料经液化进入闪蒸器闪蒸,在闪蒸罐底部即可得到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分水器排放出来的微酸性冷凝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干燥器和吸附床的再生气排放口排放的再生废气中,只含有微量的可燃气体,符合高空排放标准;
简介:由燕山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发明的“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简介:介绍了2012年中国润滑脂生产调查统计情况,并与近年来国内润滑脂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难点分析中国润滑脂行业在产量、品种结构、生产规模分布、包装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简介:博智绿色能源(PrimusGreenEnergy)公司是将甲烷和其他烃类气体转化为汽油和甲醇的天然气制油(GTL)和解决方案公司,该公司于2016年2月2日宣布,已在美国新泽西州希尔斯堡(Hillsborough)其商业示范装置成功生产出辛烷值为100的汽油。博智公司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其结果改进了其专有的STG+技术,其基本上是
简介: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工业与设施事业部石油天然气部于2009年2月24日与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签订了煤基烯烃项目境外采购设备的第三方检验技术服务合同。煤基烯烃项目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2005年11月奠基,最终产品是年产聚丙烯50万吨、18.48万吨汽油以及液态燃料、硫磺等副产品,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参与签约仪式的有必维工业与设施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邢继顺先生。
简介: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第一套国产化30万吨/年大型合成氨装置在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诞生。当时这套装置,原设计原料和燃料为天然气,后因缺气改以石脑油为原料。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油价放开,使吴泾这套装置经营难以为继,被迫停车。90年代中末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计划的逐步实施为吴泾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再次提供机会,
简介:近日,一项总结和整合了各国煤层气含量测定技术要求,提供了准确测定煤层气含量科学方法的国际标准问世。这项南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和煤层气国家中心共同承担的ISO18871《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国际标准,不仅是我国制定的首个煤层气业务领域国际标准,更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本刊记者就此对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培华进行了专访,探讨该标准对煤层气行业产生的影响。
关注车用燃油品质 顺应节能环保潮流——汽车技术发展对燃油品质的要求
石化业面临“绿色”压力——访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单忠德
大连理工大学开发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燕山石化等单位合作发明的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润滑脂工业:抓技术创新,促产业升级(二)——2012年中国润滑脂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博智绿色能源公司采用改进的STG+技术在商业示范天然气制油装置上生产出辛烷值100的汽油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与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签订煤基烯烃项目境外采购设备第三方检验技术服务合同
缓解资源紧张 提高技术水平 拓展生产思路——我国首例大型合成氨装置制气部分“以煤顶气”改造工程的积极意义
中国发布首个煤层气国际标准——专访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