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洲金融危机发端于1997年7月2日,投机资本冲击泰国固定汇率,很快转移到东盟、香港,到年底诱发了韩国和日本的金融。亚洲各国平均贬值了50%左右。泰国、印尼和韩国接受了IMF的授助和管理。亚洲各国的经济,除去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外,在1998年全部进入负增长,估计短期内难以恢复。印尼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发生了严重排华事件,国内经济短期难以恢复,并将拖累整个东盟。只有中国的三个部分保持了稳定:香港以高利率和经济萧条的代价,保持了联系汇率的稳定;台湾自九十年代以来与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加速进行经济整合,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和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又及时将台币贬值,因而受金融危机打击较轻;而中国大陆,使国际金融资本无法冲击,并有条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与美元、港币结成了强势货币联盟,进一步稳定亚洲局势,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经济上也没有亏,1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亚洲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急于将货币大幅度贬值,并没有促进出口,相反,大大降低了进口,产生了连锁的紧缩效应。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就是另一个国家的进口,依靠贬值币货奖出限进,在总体性金融面前不但不能刺激经济,反而会产生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全球性真实经济萎缩。而中国坚持强势货币政策,避免产生连锁的货币贬值和贸易紧缩,并且大力促进从出口导向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在亚洲金融危机1年半以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另一个积极因素是欧美经济状况较好,并对亚洲国家进行了援助。
简介:摘 要: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靠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向突破。需求侧体现为对外开放,通过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突破需求约束。供给侧体现为对内改革,通过人口红利、技术溢出、市场化突破供给约束。综合来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需求侧刺激乏力,供给侧低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当前挑战的一剂良方。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国家及经济体尝试以供给侧改革摆脱危机或济滞涨,回顾并分析这些成败经验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简介:【摘要】沟通是谈判的基础,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商务谈判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谈判各方运用各种语言进行洽谈、沟通的过程。作为国际商务谈判,由于它是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活动,不同国家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价值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与国内商务谈判既存在共性又有许多差异,比国内谈判要复杂得多。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在政策的不断调整中慢慢趋于金融化,房地产公司作为其中重要的参与者,融资就成为了房地产企业必要的任务。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同时发现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的调整变换中,也显示出相应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地产公司如何评估融资风险成为了房地产企业重要的问题。对于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资金与间接融资方式发展的企业,受到政策影响较大,且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投资与运营策略适配新的政策,最终导致财务指标恶化,在后续融资中将出现更大风险。及时评估融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一、清醒认识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的活动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强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的相互依赖性,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少有的历史机遇,因为经济全球化为他们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和经验实现经济起飞提供了更多的后发优势。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则有可能使它们更快地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跨国公司的投资业务迅速扩展,国际上跨国直接投资日益繁荣。1990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为2320亿美元,1992年降为1710亿美元,95年开始出现热潮,达到3150亿美元,96年又达到3490亿美元,97年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