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和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感下降、抑制生产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估计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构造相关指标,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劳动力流动对下一期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本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就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确立适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全面自由流动,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就业保障 地区经济增长
  • 简介:文章从增长理论角度入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以贸易依存度度量的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的形式显著的促进了全国经济增长,但在地区之间有差异,东部地区较高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地区经济差距 面板数据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管制,提升非国有部门的授信比例,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 标签: 金融中介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 简介:论文以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思路为基础。将宏观经济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统一为周期性经济增长过程。本文追述创造性破坏概念的生态学根源,并将生态学的结论和方法引入经济学分析,其中竞争是生态学的核心,所以分析种群之间的多种关系,并对照阐述技术(产品)之间的竞争替代类型。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的动态替代过程和美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表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周期性增长

  • 标签: 技术替代 创造性破坏 周期性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 投资效益 结构调整
  • 简介: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和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都有其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静态模型与时间动态分析来说明甘肃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甘肃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有限,其中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乡镇企业贷款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农村金融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 简介: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吉林省计划充分挖掘林木、有色金属矿产等特色资源。利用5年或稍长时间.着力打造“两带、三乡、四大基地”,实现一年开局、三年突破、五年提升.建成国内重要的特色资源产业示范基地.构建新的产业体系。

  • 标签: “十二五” 特色资源 吉林省 “增长极” 经济 有色金属矿产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出生,高死亡"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红利将不断减小,依靠大量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基于此,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但边际产出较大,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标签: 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 简介: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2010年沈阳经济区正式纳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沈阳市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沈阳市打造现代农业体系、促进技术升级、加强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产业对接的信用机制和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

  • 标签: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曾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映,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也就是说,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

  • 标签: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发展 发展农村
  • 简介:98年7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这是自96年以来的第5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o.49个百分点,贷款年利率平均下调1.12个百分点,贷款年利率较存款年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利润的普遍下调,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当前商业银行摆脱不利困境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渠道。而这其中,表外业务是当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应着力重视的一面。

  • 标签: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经济增长点 银行业 客观要求 服务功能 银企关系
  • 简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

  • 标签: 旅游业 非均衡增长理论 广东
  • 简介: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利用1989—2009年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均衡关系,且R&D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R&D投入的拉动作用则不显著。

  • 标签: 研发R&D投入 经济增长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大致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其一,主流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下,强调价格导向的经济调整机理,认为只要存在要素之间的高替代弹性和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经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索洛之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者们不满意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关技术进步外生性的假设,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分析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内生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条件下对新古典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订.

  • 标签: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结构主义经济理论 刘易斯 两部门剩余劳动模型 国际依附理论
  • 简介: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85_2011年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长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作用略有差别。短期内,东部和中部地区当期经济增长受到当期最终消费、前期经济增长和最终消费的影响。西部地区当期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当期最终消费的影响,其弹性为1.11,受前期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弱。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是最终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最终消费不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西部地区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原因。综合言之,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将来依靠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主要在西部地区。国家启动内需的消费政策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特征差别对待,对西部地区进行倾斜。

  • 标签: 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 JOHANSEN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