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命题与语气的对立统一出发,在介绍吸收日本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语气的语法范畴进行全面考察.特别是从对把日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有更强实用意义的对语气载体的分类角度,对表达语气的各种语法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
简介:“梦、佛,是否可信”,平安时代中期藤原道纲母于日记中的这句诘问,有别于自神话时代以来人们对于梦的深信不疑,被认为是日本古代梦信仰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参照同时代的女性日记、男性汉文日记、佛教故事集等文献,重新审视了《蜻蛉日记》中的梦信仰,阐述了道纲母对于梦的看法,并非是先行研究中所高度评价的“对于梦的一种独特的清醒态度”,而是当时佛教信仰的影响波及梦信仰的一种体现,并且就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当时梦信仰之嬗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简介:在多数研究者从“我”的主体丧失这一角度解读《再袭面包店》时,由石仓美智子所提出的“夫妻关系”这一视角为解读该短篇提供了新的空间。但石仓所谓“抢劫”是妻子想要完成的、确认夫妻关系的仪式这一论述却未能反映小说的全貌。事实上,《再袭面包店》是村上春树通过“我”对现实社会中的夫妻关系进行的一次全面性思考。
简介:态是表示动作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动词形态,换言之,它是围绕动词表达的动作,涉及主体和对象等动作成员以及主语和补语等的句子成分(即组成部分)关系的语法范畴。从语法系统的分类来看,态横跨形态论、统语论和语义论三个领域。以态中最具代表性的能动/被动态为例:①太郎次郎→①次郎太郎。
简介:久野暲(1978)指出「てくれる」和「てやる」分别存在"E(非主语)〉E(主语)"和"E(主语)〉E(非主语)"这样的视点制约规则。近年来,山桥幸子(1999)和泽田淳(2007)等提出了与久野暲(1978)不同的替代方案。对此,本文提出「てくれる」的视点在给与者(A)与受益者(B)的比较中偏向B,「てやる」的视点在给与者(A)与接受者(P)的比较中偏向A,并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证。
简介:本文分析了陈建明先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模式初探——以汉语程度副词"更"和日语程度副词"もっと"的分析为例》一文存在的缺陷:立论有失严谨;对比分析不深入;对比分析使用的语料库的文体不一致;推理不正确。针对文章的缺陷,本文利用有效的语料对汉日程度副词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并提出今后双向二语习得研究的课题。
简介:本文从“通感”这一修辞手法的视点出发,以和歌中有关“梅香”的通感描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和唐诗同类修辞的比较,追溯此类和歌的产生及发展原因。从“万葉集”时期的和歌用语中,可以看出“かをゐ”和“にほふ”这两个词的原始意义是嗅觉和视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感觉,这两个词之后作为嗅觉表现渐渐独立,反而促进了有关梅花的视觉和嗅觉交错的通感表现的产生。
简介:笔者在此前的《自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与对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自他类别与体和态的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自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的关联;以及自动词中的自发性动词与态的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简介:一、引言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其表达形式为和。从语义看,因其多表现语言主体对主谓成分间“命名”、“所属”、“同一”等关系的确认、判断,故又多称为“名词判断句”。实际上,名词谓语句无论是以单句形式,还是作为引用句中从句的形式,位于句末的谓语构成成分的脱落现象都是很常见的。人们常把这一语言现象解释为“省略”。那么,为什么会被省略、省略的条件是什么,的省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是需要认真加以澄清的。本文试图对上述
日语语气再考(上)
藤原道纲母之梦信仰再考
论《再袭面包店》作品中的“夫妻关系”
关于日语动词的“态”——以被动·使役·相互·再归态为中心
授受补助动词「てやる/てくれる」的视点再考
再论第二语言双向习得研究模式——兼与陈建民先生商榷
论和歌中的通感——以“梅香”为中心
再论自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兼论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和自发性动词
煞费苦心的“隐身术”——“ダ”无形化现象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