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华文明 形象 史学 工程
  • 简介:我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分为“乐名、乐悬、乐礼”,“乐名”即音乐文物的定名。我国古代乐器可分为中原系统和南方系统,越国乐器即南方系统的代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基出土了陶瓷音乐文物400余件,由于《鸿山乐器五说》用杜撰之辞对鸿山乐器进行更名,从而造成了南方乐器定名的混乱。本文遵循“名物学”的要旨,对《鸿山乐器五说》进行了驳议,并就南方音乐文物的定名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鸿山乐器 南方音乐文物 音乐文物定名
  • 简介: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 标签: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一切经音义伯希和 罗振玉
  • 简介: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 标签: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 简介: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全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它不但在制造业中获得成功,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我国的博物馆可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作为开展质量管理的关注焦点,将全员参与作为开展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工作进行"全过程控制"来实现博物馆绩效,以持续改进作为博物馆质量的永恒目标。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博物馆质量 博物馆绩效
  • 简介:王国维先生倡导以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印证,提出的“二重证据”,已成为上古中国研究之圭臬。近年来,简牍文献的整理与发表,为早期儒家经典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或能校订旧说,或能补缺去伪,有价值的成果颇多,蔚为大观。最近,武汉大学徐少华先生的新作《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下文简称《探》,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版)出版,收录了他十余年间关于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成果,文章尔雅,颇能比异析疑,

  • 标签: 儒家学说 简帛 简牍文献 民之父母 传世文献 郭店楚简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制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楚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弩,汉代五兵之一,作为杀伤力极强的远射武器.历来是农耕步兵对抗游牧骑兵的尖锐利器。金属弩机利用机械联动的原理,在将弓弦后拉的储备势能向推动矢箭飞行的前进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枢机作用。前人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对汉代弩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但笔者在学习之余依然感到尚有课题需要解决。

  • 标签: 汉代 居延汉简 名称 部件 转化过程 文献资料
  • 简介:<正>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Feerbach)在其著名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指出:“感性对象存在于人以外,而宗教对象却存在于人以内。所以,宗教对象是自身内在的对象,因此它像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良心一样,从来不离开人,它是亲密的、最亲密的、最亲近的对象”秦人

  • 标签: 思维特征 云梦秦简 秦人 日书 宗教学 世俗化
  • 简介:有关交子的起源,《宋史·食货志》的记载颇多错误.《宋史》编于元末,仓促成书,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奇怪.《食货志下三》记交子起源说: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谅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

  • 标签: 食货 交子 错误 《宋史》 产生时间 起源
  • 简介:本文试打破现代行政区划的界限,选取墓葬文化面貌相同的山东中北部地区的中小型墓葬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随葬品中典型器的形态分析确立年代分期,其次分析墓葬各文化因素的构成和地位,并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不同的文化因素形成的原因。

  • 标签: 山东中北部地区 中小型汉墓 分期 文化因素分析
  • 简介:在湖南湘江流域、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这一辽阔地域内发现的先秦越族青铜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地方色彩,这早已受到考古学界的瞩目。然而,对于这些地区越文化的具体族属,过去一直没有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近来,朱建中同志在《试说湖南先秦文化与西瓯的关系》一文中,把这一广大地区的越文化联系起来探讨其族属,这

  • 标签: 文化类型 广西东部 青铜文化 湘江流域 族属 先秦文化
  • 简介:湖北钟祥发掘的明代梁庄王墓是近年来发现的最重要的藩王墓葬,梁庄王朱瞻为仁宗之子,永乐22年(1424年)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国,正统六年(1441年)薨,属于明代前期墓葬.该墓随葬品非常丰富,是明定陵发掘以来宝物最多的陵墓.正如整理者指出的,'大量的金玉珍宝,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居已发掘的亲王墓之首①.'

  • 标签: 大帽 曳撒 清三代 万历帝 元明 冠帽
  • 简介:炉霍石棺葬族属刍议──兼炉霍石棺葬与草原细石器的关系陈明芳(一)近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现了一处大规模石棺葬群。这一石棺葬群位于炉霍县充古乡卡沙村风景秀丽的卡沙湖畔,分布面积达二千平方米以上,暴露在地面上的石棺葬群总共有300多座,在卡沙湖...

  • 标签: 石棺葬 细石器 文化遗址 岷江上游 西北地区 文化内涵
  • 简介:200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Bmannuur)发掘的突厥壁画墓出土4l枚金银币,这些金银币的发现对于考察中国乃至东亚周边地区出土的西方货币及其仿制品的相关问题极其重要,丰富了东亚地区发现的西方货币仿制品的类型,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发掘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文章和图片资料,结合中国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的发现情况对这些金银币的具体形制加以详细梳理,介绍截止目前亚洲东部所见拜占庭金币仿制品的类型与特征,以增进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了解。

  • 标签: 突厥 金币 丝绸之路
  • 简介: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 标签: 中原地区 中国 文明化进程 表现形态 演进方式
  • 简介:颍川荀氏自东汉兴起,历经东汉末年的鼎盛,至曹魏、两晋时期。这一时期,凡史书中所载的荀氏家族中显要人物的籍贯,皆出自颍川荀氏。荀岳墓志的发现,不仅为考古工作者堪查晋文帝的崇阳陵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成为记载荀氏家族重要的文献补充,对于研究西晋时期颍川荀氏家族提供新的佐证。

  • 标签: 荀岳墓志 汉晋 颍川荀氏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