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沃尔什函数法进行测井曲线反演,可使测井曲线起伏变化加大,从而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通过声波时差曲线特征分析及与实测岩心物性资料对比,论述了沃尔什函数法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重要意义。图3参8

  • 标签: 沃尔什函数法 纵向分辨率 测井曲线 物性
  • 简介:由于特低渗储层具有与中高渗储层不同储层特征,使其在开发过程中常规注水普遍存在油藏原始启动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波及效率差、低产现象严重等问题。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不稳定注水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结论能为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有益借鉴。图2参8

  • 标签: 特低渗储层 不稳定注水 波及系数 驱替效率
  • 简介:渗透率较好注水油田到开发中后期,注采平面矛盾日趋突出,含水严重,但油藏采出程度却很低。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渗高注水开发油田在开发后期进行弱凝胶调剖,可以改善吸水剖面并提高采收率,但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在调剖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体系、聚表二元体系,均能在弱凝胶调剖基础上再提高采收率达十个百分点。两体系相比之下,表面活性剂体系,能更明显地提高非均质性突出注水油田采收率。

  • 标签: 非均质性 弱凝胶 开发后期 提高采收率
  • 简介: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方法,所注入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原油流动。裂缝系统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原油无法采出。许多碳酸盐岩油藏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文献介绍制定。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活力。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在美国使用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贮藏与螯合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总采油量贡献还很有限。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EOR化学方法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和当前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美国 现场经验 EOR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
  • 简介:采用基于地质分析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价认为,得克萨斯州二叠盆地地质米德兰盆地沃尔夫坎普(Wolfcamp)页岩中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20048桶,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16万亿立方英尺。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盆地地质 石油技术 资源评价 页岩 美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不断恶化,绿色IT逐渐成为当前及今后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IT及数据中心相关概念,结合石油勘探行业特点分析了国内石油勘探数据中心现状,阐述了建设石油勘探数据中心可采用绿色IT方法和技术。

  • 标签: 绿色IT 石油勘探 数据中心 高性能计算
  • 简介:历经多年努力,胜利油田已逐步建成包括生产动态、地震、非地震、录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综合研究、储量数据等高度共享并兼顾油田生产、科研、管理、决策等要求勘探数据库。围绕勘探数据库建设,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勘探各层面的应用软件:勘探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成图及应用软件、勘探信息在Intranet上应用、勘探效果分析系统、地震资料库应用软件系统、勘探EIS综合查询及应用系统等。其目的实现勘探信息科学管理。把科研和管理人员从繁重资料收集和手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勘探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系统已在油田生产和科研中初步发挥了作用,收到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全面介绍了胜利油田勘探数据库建设、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 标签: 胜利油田 勘探数据库建设 应用软件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网络环境
  • 简介:沉积盆地地层埋深不断加大过程中,干酪根在细菌作用下或通过热解生成油气。在富有机质烃源岩中干酪根生成油气过程中,油气排出并在孔隙系统中形成流体相,而这种流体相可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移,并最终逃逸至地表或在地下形成油气藏。油气充注和圈闭形成时间配置油气成藏中一个非常关键要素。在常规油气勘探中,剥露盆地历来都被视为高风险地区,主要原因在剥露过程中烃源岩生烃过程会因地层冷却而停止。但是,即便是在生烃作用停止点,烃源岩中仍可能保留有一定量油气,这些油气被吸咐于干酪根和孔隙系统中。本文中我们所讨论,当烃源岩在埋深达到峰值后因剥露而变浅,孔隙压力变小,孔隙系统中油气(特别是气相)体积膨胀,导致更多油气充注相邻输导层或储层。由于大多数陆上沉积盆地演化史中都或多或少有重大剥露事件发生,因此剥露作用可能剥露沉积盆地中另外一种未受重视晚期油气充注机理。我们模型还表明,对于曾具有较高初始压力和较低地热梯度含气烃源岩而言,初始储集能力、剥露前储集能力、天然气总储集能力和剥露天然气充注可能都非常重要。本文所述之概念对于非常规页岩储层内油气资源而言也有意义,其原因高品质页岩层带可能与盆地内特定油气系统有关,后者相对超压消散幅度或速率限制了从非常规储层向常规储层剥露充注。

  • 标签: 剥露过程 油气资源 油气充注 烃源岩 页岩 非常规储层
  • 简介:1、前言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中约85%以上为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IEA)在其《世界能源展望》(IEA,2006)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53%。虽然大多数能源专家都认为全球能源资源足以满足这些新增需求,但仍需寻找更多资源储量。这意味着石油工业必须大幅度提高各种类型油气藏采收率。《斯伦贝谢市场分析2007))认为,全球石油资源60%、天然气资源40%都埋藏在碳酸盐岩内(斯伦贝谢,2007)。

  • 标签: 油藏采收率 碳酸盐岩 表面活性剂 《世界能源展望》 国际能源署 天然气资源
  • 简介:孟买高油田北区L-Ⅲ油藏一种高度非均质多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位于印度西部大陆架上,在阿拉伯海中水深约76m处,储集有约6,360万m^2,原油地质储量和48.11亿m^3气顶气地质储量饱和油藏。1986年从油藏采出高峰日产油量为19,080m^3,1999年末日产油量约为9,540m^2,含水约60%。本文论述建立在详细油藏特性描述和油藏模拟研究基础上油藏补充开发备选方案。采用最佳补充开发方案可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7.7%。

  • 标签: 油藏模拟 油田 产油量 提高采收率 最终采收率 原油
  • 简介: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平板静载荷试验在复合地基检测中应用,并试验方法、最大试验荷载量、压板规格以及承载力取值原则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平板试验 水泥搅拌桩 复合地基 质量检测
  • 简介:通过探讨岩石力学参数在钻井和压裂施工中应用方法,提出针对易坍塌地层钻井液密度控制窗口及最优钻进方位、欠平衡钻井欠压值确定方法及适用深度、结合闭合应力选择压裂支撑剂、利用地应力形态优选改造层位等一系列技术对策和优化方案,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图8参10

  • 标签: 岩石力学 钻完井 储层改造 井壁稳定 降本增效
  • 简介:煤层气商业性开采在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n)盆地北部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而在圣胡安(SanJuan)盆地开始于50年代初。然而,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初经美国矿务局、美国能源部、天然气研究所和油气作业者共同努力,证明可用垂直井煤层气进行商业性开采时才认识到煤层气资源重要性和经济意义。勘探和开发工作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以扩展,部分由于非常规燃料税收减免法。到2000年,煤层气已占美国干气储量(15.7万亿立方英尺[4400亿m^3])8.8%和年产量(1.38万亿立方英尺[400亿m^3)9.2%。从1989到2000年,美国煤层气累积产量为9.63万亿立方英尺(2720亿m^3)。目前,煤层气开发已扩展到美国12个盆地左右,而勘探工作则发展到全世界。煤层自生自储气藏,它们可含有热成因气、运移来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气。煤层气主要呈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基质微孔隙中,其次呈游离气储集在微孔隙和裂缝中,或者呈水中溶解气。控制气资源量和生产能力主要参数热成熟度、显微组分组成、气含量、煤层厚度、裂缝密度、地层应力、渗透率、埋藏史和水文环境。这些参数在美国和世界生产气田中有很大差异。在2000年,圣胡安盆地占美国煤层气产量80%以上。这个盆地有个巨大煤层气成藏层发育,即弗鲁特兰富集带(FruitIandfairway),它已采出7万亿立方英尺(2000亿m^3)以上气。弗鲁特兰煤层含气系统及其基本要素和保德河(PowderRiver)盆地尤宁堡(FortUnion)煤层气成藏层形成显明对比。尤宁堡煤层气成藏层美国开发最快天然气成藏层之一,其产量由1997年140亿立方英尺(4亿m^3)迅速增加到2000年1473亿立方英尺(41亿m^3),占当时美国煤层气产量10.7%。到2001年,年产量为2447亿立方英尺(69亿m^3)。

  • 标签: 煤层含气系统 资源量 产量 圣胡安盆地 保德河盆地 烃源
  • 简介: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部。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在古近纪斜向碰撞所引起冲断层作用及伴生撕裂断层[即布罗内格罗(BurroNegro)右旋走滑断层带]导致了该盆地东北部变形。前人为马拉开波盆地东北边缘厚层古近系沉积中心建立了两个不同构造模型。在第一个模型中,该沉积中心一个前陆盆地,它受控于晚古新世一中始新世加勒比板块和南美洲板块南西向斜向碰撞过程中掩冲断层作用。第二个模型认为,不对称古近系马拉开波沉积楔体受控于右旋撕裂断层走向滑动,该断层将其西面较稳定台地区(马拉开波盆地)与其东面走向南东冲断席[拉腊(Lara)冲断席]分隔开。本文研究资料支持第二个模型。最深达到5s双程走时区域地震剖面,揭示了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不对称古近系沉积中心构造。布罗内格罗断层一条长约100km右旋走滑断层,它把马拉开波盆地东部高度变形深海相地层,同马拉开波盆地西部低变形程度内、外陆架地层分隔开。布罗内格罗断层带东北面的地震剖面表明,以局部反转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边界狭长地下盆地,充填了约3km厚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碎屑沉积岩。始新统岩层构造隆起深部地震反射为杂乱反射,位于成层性比较一致渐新统和中新统次盆地之下。本文认为这些构造隆起在渐新世-中新世斜向板块会聚过程中活化陡倾断层带和页岩底辟。从马拉开波盆地东北部和布罗内格罗断层带地质特征和总体构造轮廓判断,一开始它是一条右旋撕裂断层。在本文模型中,布罗内格罗断层带在目前法尔孔地区吸收了该断层以东深水区冲断层前缘南东向运动。马拉开波盆地古近系碎屑岩楔体具有前陆盆地许多常见特征,其中包括现今马拉开�

  • 标签: 马拉开波盆地 撕裂断层 构造模型 海相地层 古近系 东北部
  • 简介:尼克(Nyk)隆起位于挪威海域沃灵盆地西部,一个近北东向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构造隆起。该隆起由厚层上白垩统至下第三系沉积层序构成,这些层序倾向南东,被垂直断距达1500m正断层切割。根据断层两侧沉积厚度变化以及地层超覆关系判断,在大约55Ma挪威与格陵兰分离之前,也就是在坎佩尼期至早古新世拉张作用期间,这些断层处于活跃状态。两组褶皱使这些保存在与断陷有关正断层上盘沉积地层产生了变形。一组褶皱位于断层走向顺时针方向,另一组与断层走向平行。根据地层关系判断,这两组褶皱都形成于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断陷作用之后。我们认为,这些褶皱在小规模左旋扭压过程中发育。这一左旋扭压已分解为正断层北东一南西向左旋走滑复活和这些断层上盘北西一南东向共轴缩短作用(褶皱作用)。尼克隆起处于推断大陆分离线逆时针方向。我们推测这次扭压作用是由北北西向作用力推动,力源初始板块边界差异地形和这一抬升轴部区域热浮力物质。这种变形作用不一定会对烃源岩成熟度或储集砂体分布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可能形成独特构造圈闭形态。它还可能增强圈闭边界断层连通性。

  • 标签: 左旋走滑 边缘盆地 变形作用 早第三纪 正断层 分离线
  • 简介:贵州赤水林滩场构造林页1HF井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林滩场构造部署首口页岩气水平井,以钻探龙马溪组页岩气为目的,完钻井深5055m。该井钻进中面临地层倾角大、易井斜、表层溶洞性漏失、须家河组地层可钻性差、斜井段页岩层稳定性差、水平段长、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综合应用了清水强钻、防斜打直、连续取心、地质导向LWD和强封堵油基钻井液等钻井关键技术,实钻表明,直导眼井底水平位移59.03m、平均取心收获率95.14%、轨迹平滑、水平段长1524.19m、轨迹在目标层段中穿行、套管一次性下到位等指标均达设计要求,为后续完井压裂等提供了合格井筒条件。该井应用清水强钻、地质导向LWD和强封堵油基钻井液等钻井关键技术效果明显,认为该井形成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为林滩场构造或其他区域钻页岩气水平井提供参考。

  • 标签: 贵州赤水 林滩场 林页1HF 页岩气 井漏
  • 简介: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火成岩发育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组合生物灰岩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等,为火成岩发育碳酸盐岩储层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火成岩发育区 碳酸盐岩储层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