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 标签: 背俞穴 内脏绞痛 镇痛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俞穴刮痧治疗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纳入68例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34例,常规治疗)、观察组(n=34例,加用俞穴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穴刮痧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有显著效果,可通过舒经活络、脏腑功能调整,起到安神、促进睡眠作用,配合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操作方便简单、起效快,故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障碍 背俞穴刮痧治疗 治疗效果 护理
  • 简介:肌筋膜炎是好发于各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病,多因受风受寒,劳累过度引起.临床表现为颈下部、肩背部肌肉酸困疼痛,活动加剧.一般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尝试用锋钩针合拔罐治疗30例,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拔罐治疗 肩背肌筋膜炎 钩针 配合 劳累 疼痛
  • 简介:目的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俞穴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40例,随机分成各20人的两组,分别以镇静安神针法和针刺俞穴法进行治疗。结果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针刺俞穴组达到7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俞穴法治疗失眠皆有较好疗效,镇静安神针法疗效更佳。

  • 标签: 针刺 失眠
  • 简介:乳房重建术的历史不足40年,但术式的变革很快。发展至今,乳房重建手术方式可分为三类:异体组织乳房重建,自体组织乳房重建以及联合运用异体与自体组织乳房重建。其中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是最常用的自体组织来源,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接受乳房重建的患者需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术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重建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拍吸痰法在肺炎雾化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1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拍吸痰。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拍吸痰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吸痰后,两组PaO2水平较吸痰前升高,PaCO2水平较吸痰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鸣消失、气喘消失、咳嗽减轻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拍吸痰可改善肺炎雾化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 肺炎 雾化治疗 改良式拍背吸痰法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是特发性、原因不明的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疲劳、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临床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了新的诊断标准[3],为便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2011年又发布了修订版[4],

  • 标签: 针刺 背俞穴 针药结合 纤维肌痛综合征 弥漫疼痛指数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印堂配合俞穴走罐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中风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并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电针百会、印堂配合俞穴走罐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8,12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自身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2周后,2组组间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口服氟西汀基础上,电针百会、印堂配合俞穴走罐治疗中风后抑郁较单独口服氟西汀疗效显著提高,并能减少药物副作用。

  • 标签: 电针 走罐 中风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 标签: 穴位埋线(脾俞 肾俞 肝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