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黄颡鱼(Peletobagrus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鳞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黄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黄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简介: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概念最早源于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Feynman在1959年洛杉矶理工学院的一次物理学年会上做的题为《底层还有很大空间》的著名演讲。但是直到1982年。美国IBM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原子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后。纳米技术才首次曝光。并在以后的20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普遍公认的纳米科技的定义是:在纳米尺度(1-100nm)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纳米粒子具有常规粒子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如低熔点、高比热容、高膨胀系数、高反应活性、极强的吸波性等。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目前。美、德、日、英、法和中国均已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简介:淡水养殖的水体环境中生活着许多非养殖水生动物,或敌害尘物,有的会直接侵袭所养殖的水生动物,或与其争食;有的会使水体环境变坏,水质恶化,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在放养前或养殖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清除或预防其侵害养殖对象。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水生动物常会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传染而发生各种疾病,在疾病治疗和敌害消除与预防时,使用的药物和处理的方法不当,会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一)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标准和渔药;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用生物制品;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水产品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二)禁用渔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渔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