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丹麦Sjoelund垃圾掩埋场下游含水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化学调查是评价苯氧树脂酸除草剂天然降解的基础。地下水中苯氧树脂酸的浓度达到65μg/L,主要为4—乙基氯—2—甲基苯氧树脂丙酸(MCPP)和2,4—两氯苯氧树脂丙酸(2,4—滴丙酸)。通过三个断面污染物通量的计算表明在垃圾掩埋场下游50—100m范围内可以去除苯氧树脂酸。随着与垃圾掩埋场距离的变化,在增加氧浓度和减少苯氧树脂酸浓度之同存在着对应关系,这表明氧降解是主要物质去除的作用。高浓度厌氧苯氧树脂酸代谢物的存在表明也发生厌氧降解作用。含水层的沉积物和地下水实验室降解试验表明好氧和厌氧作用可以原位降解MCPP。尽管计算复杂场地氯化物和苯氧树脂酸通量的不确定性及原位指示确定的特殊性,但是结论是天然降解作为Sjoelund垃圾掩埋场补救技术是可行的。因此,需要进行苯氧树脂酸天然降解评价技术的广泛研究试验,例如:特定的代谢物、映异物比例的改变、特殊稳定碳化合物同位素比率或微生物痕量。
简介:依据地质及地球化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的英云交长岩具幔源型(M型)花岗岩类特征,它属于与蛇绿岩有关的浅色组分。
简介:摘 要:近几十年来,为满足钢铁用户对钢材质量与用量的需求,钢铁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因而耐火材料性能的提升正受到广泛需求。于镁碳耐火材料中,纳米碳材料正作为碳源应用至耐火材料设计中,在增韧补强、提升高温抗压、抗折性能、抗热震性、并提升抗侵蚀能力方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以多碳镁碳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深入介绍了镁碳耐火材料主要可选的纳米碳源类型,对多碳纳米碳源对耐火材料力学性能与高温使用性能改善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对引入高碳纳米材料后的性能影响与优缺点进行比较,较为全面较为深刻的提出了纳米碳材料于耐火材料领域内的改进方向、应用趋势并对其发展前景的展望。
简介:摘要:为对镁碳砖的物理显微结构及化学含量组分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物理设备对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湿法分析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镁碳砖的基本结构由块状MgO及间隙中大量C元素组成,部分还含有Al单质颗粒,或少量片状Ca、Si化合物且多分布于MgO边缘。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方便快捷,检出物相全面,可根据需要选择K值法或全谱拟合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更适合对镁碳砖质量的优劣进行初步筛选判断,化学检测手段准确度高,相互配合使用更适合进行成分的准确测定。
简介:摘要:转炉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原材料加工、使用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该研究项目利用出完钢炉渣的高温特性和良好流动性将合适粒度的钙镁石灰石加入热态转炉渣中,快速冷却转炉炉渣,利用高温分解出的氧化镁进入炉渣的饱和溶解特性对炉衬进行粘附,替代废钢粘补,减少补炉料用量及补炉次数,解决了废钢粘补、补炉料粘补存在的维护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常规补炉频次,转炉炉衬维护更加环保,炉衬维护成本更低。
简介:摘要:转炉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原材料加工、使用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该研究项目利用出完钢炉渣的高温特性和良好流动性将合适粒度的钙镁石灰石加入热态转炉渣中,快速冷却转炉炉渣,利用高温分解出的氧化镁进入炉渣的饱和溶解特性对炉衬进行粘附,替代废钢粘补,减少补炉料用量及补炉次数,解决了废钢粘补、补炉料粘补存在的维护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常规补炉频次,转炉炉衬维护更加环保,炉衬维护成本更低。
简介:塔尔结拜一带镁铁质杂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东段,由十余个小的镁铁质岩体组成,岩相分带明显,主要由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等组成。岩石具贫钠(Na2O=0.44%~2.14%)、贫钾(K2O=0.05%~0.56%)的特征,属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Mg#值为0.70~0.85;弱的正铕异常(δEu=0.97~1.18),稀土元素总体呈右倾特征;岩石具Ba,Ta富集,Rb,Th,K,Ti亏损特征,具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岩体Ce/Pb在2.61~10.00,说明岩石受一定程度同化混染作用。结合临近库卫岩体的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塔尔结拜侵入杂岩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岩浆来源于亏损型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