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性沟通联合家属同步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治疗性沟通联合家属同步教育,干预6个月,就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心理韧性、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理韧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联合家属同步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可以促进血压水平的降低,提升患者心理韧性、自我管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步加量和同步保护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不可切除胆道癌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步加量技术,观察组采用同步保护技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22.58%,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6.89±2.10)月,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86±2.4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宫内占位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病变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早日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性压力-应变环(PSL)评估不同心率青年力量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0月收集青年摔跤运动员35例,根据静息状态心率快慢分为运动员1组20例(心率40~59次/min)和运动员2组15例(心率60~80次/min),选取同期体检健康青年30例(对照组)。利用无创性PSL获得三组左室心肌应变及做功参数: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左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心肌有用功(GCW)、整体心肌无用功(GWW)及整体心肌做功效率(GWE),比较三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员1组、2组GWE减低,PSD、GWW增加,运动员1组GWI、GC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运动员1组比较,运动员2组PSD、GWI、GCW、GWW增加,GWE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L能定量评估不同心率青年力量型运动员左室心肌做功,进而评价心率对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技术(CT-FT)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及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门诊因疑诊冠心病在1周内完成全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C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例。使用CT-FT、STE技术分别分析CT及超声图像的左心室容积和心肌应变,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其中GL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纵向应变(EndoGLS)和心肌整体纵向应变(MyoGLS),GC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周向应变(EndoGCS)和心肌整体周向应变(MyoGCS)。采用ICC评估CT-FT测量参数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T-FT与STE不同模式间测量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FT测量的EDV、ESV、EF、EndoGLS、MyoGLS、GRS、EndoGCS和MyoGCS,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ICC为0.775~0.964,P均<0.001)。CT-FT和STE测量的EF分别为(60.27±8.70)%和(61.2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7,P=0.443)。CT-FT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20.47±4.01)%、(-18.06±3.75)%、(73.90±20.58)%和(-18.48±3.65)%;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18.97±3.33)%、(-16.49±2.60)%、(18.56±3.06)%和(-20.26±4.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7、-2.945、12.161、2.459,P均<0.05),而CT-FT和STE测量的EndoGCS分别为(-27.78±6.66)%和(-29.18±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23)。两种成像模式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呈中等-强相关,r值分别为0.566、0.629、0.509、0.606、0.539(P均<0.05)。CT-FT与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的差值分别为-1.5%、-1.6%、55.3%、1.4%、1.8%、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8.3%~5.3%、-7.3%~4.2%、18.1%~92.5%、-10.7%~13.6%、-6.0%~9.5%。结论CT-FT评估左心室心肌应变具有可行性,与STE结果一致性好,但两种方法间测量结果不能通用。声窗差或有MRI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CT“一站式”评估心脏解剖与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特征追踪(FT)技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于7 d内完成CCTA和心脏MR(CMR)检查。采用CVI 42后处理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左心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参数,包括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以及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径向应变峰值(PRS)、周向应变峰值(PCS)和纵向应变峰值(PLS);同时测量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等。CCTA和CMR图像测量值的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CCTA组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ICC评估。结果CCTA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为6.00(4.86,7.63)mSv。CCTA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极好,ICC为0.85~0.98。整体应变参数中,CCTA的GPCS值[-8.10%(-10.32%,-5.20%)]小于CMR[-8.49%(-13.79%,-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1)。两种测量方法间GPRS和GP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和CMR间GPRS、GPCS和GPLS均呈强相关(r=0.65、0.63、0.71,P<0.001)。局部应变参数中,CCTA组中间段和心尖段的PCS值小于CMR组(Z=-2.17、-2.62,P均<0.05);余各节段局部应变参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底段-PCS、基底段-PLS、中间段-PRS和心尖段-PRS呈中度相关(r=0.46、0.52、0.58、0.53,P<0.05);余局部应变参数呈强相关,r值为0.64~0.70,P均<0.001。心功能参数中,CCTA和CMR的LVEF、LVSV、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极强(r=0.90、0.89、0.96,P<0.001)。结论基于CCTA-FT技术测量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好,且与CMR测量结果间相关性好,可作为无创性便捷评估心肌运动功能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1例胸前导联呈V3移行且于RVOT前间隔及中后间隔、LCC和RCC部位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比较RVOT前间隔组与LCC组,以及RVOT中后间隔组与RCC组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包括Ⅰ、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aVL、aVR导联Q波振幅、aVL导联与aVR导联Q波振幅的比值,V1~V3导联的R波和S波振幅,V2S/V3R指数,移行区指数和V2移行指数。结果起源于RVOT前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6例,LCC的11例。RVOT前间隔组I导联R波振幅高于LCC组[(0.22±0.25) mV与-(0.17±0.33) mV,P=0.003];Ⅱ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9±0.35) mV与(1.76±0.27) mV,P=0.035];aVF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3±0.35) mV与(1.78±0.39) mV,P=0.050]; V2S/V3R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0.66与0.76±0.38,P<0.001);V2移行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43与1.05±0.35,P=0.005)。起源于RVOT中后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2例,RCC的12例。RVOT中后间隔组的Ⅰ导联R波振幅低于RCC组[(0.25±0.31) mV与(0.57±0.12) mV,P<0.001];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89±0.14与0.72±0.18,P=0.002);aVL导联Q波振幅高于RCC组[(0.72±0.24) mV与(0.51±0.16) mV,P=0.002],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76±0.23与0.50±0.21,P=0.002]。结论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RVOT前间隔与L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Ⅱ、aVF导联R波及V2S/V3R指数、V2移行指数所有不同;RVOT后间隔及R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导联R波、Ⅲ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及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不同,结合其不同特点可协助鉴别左右心室起源部位。
简介:摘要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发育不全的心肌表型,病理特征是心室内异常增多的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间隐窝。目前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以及心脏CT,其中超声心动图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其各个标准并不统一,尚无金标准。现就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进展进行回顾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诊断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简介:摘要64岁女性患者,2天前在当地医院发现心脏异常肿块。有轻微发绀史7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道规则的等回声肿块,致肺动脉狭窄,胸部CT检查显示为低信号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对CHF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已经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机制,是CHF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基础,是反映心室的主要功能状态及预测心衰患者预后、死亡的判断指标,研究证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炎性细胞因子可用于心衰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