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江西的东部,抚河的上游,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里青峰如黛,溪水环流,秀出东南的麻姑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它以峻秀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浪漫的神话传说闻名于世,是我国东南道教与避暑游览的胜地。麻姑山山势并不高,主峰海拔不过1064米,然而,麻姑山的声名却实在不小。麻姑山原名丹霞山,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因本山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而得名。据《云籍七笺》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在诸名山之中,麻姑山为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道家所称许的洞天福地,遍布九州四海,同时名列洞天和福地的却只有匡庐和麻姑。或许,这便应了登临过麻姑山的刘禹锡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话。
简介:摘要麻涌是中国曲艺之乡。它的曲艺主要以粤曲为主,曲目除传统曲目外,还编演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新曲在麻涌,人们不仅爱看爱听,还会弹唱编每到闲时或节假日,到处都是一片锣鼓欢欣、乐韵悠扬的景象。唱腔除来自粤剧者外,还吸收使用了广东曲种木鱼书、龙舟、粤讴、南音的腔调,曲艺社为曲友们演唱曲艺提供了乐队伴奏。它利用“曲艺之乡”织就了一张联结海内外同乡、游子的精神网络,保障了粤曲的持续发展。它的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了八百多年的历史,因此,麻涌的曲艺发展首先要继承传统的乡土乡音——粤曲,并重视传统粤曲在群众中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们麻涌大量农民工的流入,过去曲艺依托的市民阶层已经发生变化,操不同方言的农民工五方杂处,传统曲艺己经满足不了群众的精神需求,所以,我们麻涌曲艺发展必需要引进更多的曲艺品种(如歌曲、相声、评书、小品、二人转等等),争取新力量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人材的培养上下功夫,树立新人新思想、新理论,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同时我们要做到人人爱曲艺、曲艺人人爱,这样我们麻涌的曲艺才会有发展,才会使我们的曲艺艺术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才能适应麻涌人民群众,才能为麻涌乃至整个东莞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