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象征,鲁迅所从事的思想启蒙工作,集中反映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于西方人文主义的理解程度.然而,由于语言交流上的巨大障碍,鲁迅与他同时代的启蒙精英,都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现代文明所固有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主观“误读”.基于实用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导向作用,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虽然倾向于西方,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传统,并使传统的儒学价值理念,借助于“西化”意识的外在表现形态,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延续.

  • 标签: 鲁迅小说 思想启蒙 “误读”西方 精神困惑
  • 简介:从教育人类学角度分析赫哲族伊玛堪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对人的教育功能。伊玛堪具有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体现民族审美、展现民族文化交流的教育价值,其传承模式有家族式传承、社会式传承和政府组织式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流入,传统传承方式限制了伊玛堪的传播,提升民族传承意识、健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拓展宣传途径是保护和传承伊玛堪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赫哲族 伊玛堪 传承
  • 简介:作为民族文化有机构成要素的茶叶加工技术,必然受制于所处民族文化的制约,同时还得与相关的自然与生态系统相适应,清人刘源长所编《茶史》一书同样也不例外,它具有鲜明的汉文化归属和中原一带的生态环境特征。从跨文化比较视野出发,可见是书所载之汉民族传统茶叶加工技术,与贵州境内少数民族或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茶叶技术相比,其间差异甚大,但其最终指向却殊途同归,都能够生产出优质品茗。换言之,技术差异的原因既关乎所处的生态系统,更关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最终都能获得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茶史》 东苗茶 民族文化 生态系统 茶叶加工技术
  • 简介: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 标签: 方苞 李绂 评点柳文 义法说
  • 简介: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的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的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的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

  • 标签: 习俗 村庄 认同意识
  • 简介:时间场与地域场的消解对于解读艾萨克·巴谢维斯·辛格的长篇代表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亚夏·梅修尔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亚夏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产生既有其民族根源、所处的时代根源以及其个体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现代人、现代生活普遍共有的成因。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时间场和地域场的消解日趋加剧,因而,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研究更具其现实的普遍意义: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广泛接触碰撞,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迅猛发展,这一切都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比起以往更加无所适从,认同的问题和精神安全的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即各种文化和观念的滤选,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世俗生活和形而上的追求的对立,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冲突等等都可能诱发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

  • 标签: 时间场 地域场 消解 认同困境 精神危机
  • 简介:是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的诗作,它不仅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的主题,而且艺术手法和风格已趋于成熟.作为诗人兼评论家,艾略特的一系列的现代主义的批评原则为理解其作品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将用他的"客观对应物"、"诗歌的非个性化"等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解读其.

  • 标签: 批评原则 客观对应物 诗歌的非个性化
  • 简介:灾难的研究以社会学为先,大致强调灾害对社会成员以及社会环境的冲击,并试图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人类学进入灾难研究虽为时尚浅,但对于灾害发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以及减灾过程中文化的作用的关怀却有新意。灾后所生成的新的文化,不仅在灾难应对中形成新的经验,而且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灾害人类学 文化研究 文化生成 羌族民间故事
  • 简介: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变得困难重重。领土分割在后现代的全球化时代已不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民族存在于多层治理体系的世界之中,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这些问题都希望得到解答,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化 认同 爱国主义
  • 简介:杜赞奇在其著作《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一书中,讨论了线性历史和民族历史叙事的结合对于历史真相进而对于真理的“遮蔽”作用,提出用复线的历史观以及叙述话语来书写历史,用以还原历史的多样性。这对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当前历史书写方式确实不乏启示意义,但怎样全面认识我们已有的历史叙事,又如何用“复线历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过去,以及能否恢复历史之“真”,这些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思考。

  • 标签: 民族国家 复线历史 拯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