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P)检查、低频电诊断等,低频电诊断有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等;可以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电生理检查,掌握周围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再生情况,评估愈后的临床表现是否具有损伤基础,符合愈后转归,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鉴定时机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电生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效沟通及沟通技巧在B超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B超门诊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交流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实验组则综合运用多种沟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中出现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得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患者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有效沟通应用于B超门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B 超门诊 沟通 沟通技巧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62-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肩部功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穴位注射疗法加物理治疗,实验组药物穴位注射疗法加物理治疗加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颈椎病出院后3月回访康复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部功能锻炼是可以有效地提高颈椎病的康复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颈部功能锻练 颈型颈椎病 治疗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60例进行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2±1.0)个月,对照组为(5.5±1.5)个月,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整体的护理服务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整体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中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及意义。方法:无痛胃镜受检患者取样73例(分组方式:抽签法,检查时间:2019.12-2020.12),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定(n=36,观察组)和丙泊酚(n=37,参照组)进行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4.41±1.63)min后见效,术后(6.21±1.09)min后苏醒,耗时比参照组短,总有效率97.22%,满意度(95.46±2.62)分,比参照组高,不良反应率2.78%,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综上所述,无痛胃镜受检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小,苏醒用时短的应用优势,可提升检查安全性,确保其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效果 无痛胃镜 右美托咪定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痤疮、湿疹及日光皮炎的皮肤屏障功能差异。 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接诊的 90例损容性皮肤病患者,其中痤疮患者 30例、湿疹患者 30例、日光皮炎患者 30例,另选择 30例皮肤健康者,对其皮肤屏障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痤疮、湿疹、日光皮炎患者与健康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其中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而湿疹、日光皮炎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 P< 0.05);此外,痤疮、湿疹、日光皮炎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05),而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则明显大于健康者( P< 0.05)。 结论:痤疮、湿疹及日光皮炎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但其受损情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可针对不同的屏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以达到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痤疮 湿疹 日光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本院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经引产或分娩证实27例存在胎儿异常。同时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和四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对胎儿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相关指标。结果: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中,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96.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85.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多方面的评价胎儿的发育情况,对隐匿性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发现,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B超 产前检查 胎儿异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慢性肾衰竭(CRF)诊断及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各期CRF患者的血清PTH、铁蛋白(SF)、尿素(Urea)、肌酐(Scr)、钙(Ca)、磷(P)值,与健康体检者对比,并分析PTH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TH水平在失代偿组、肾衰竭组、尿毒症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TH在实验组各期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肾衰竭组和尿毒症组内PTH与Urea、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a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SF呈正相关(P<0.05)。结论PTH在CRF的诊断、分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甲状旁腺激素 铁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FAK)与肝组织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及表达,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1)FAK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2)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与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3)FAK与α-SMA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4)FAK、α-SMA阳性程度与血清HBV-DNA载量高低无明显关系,r值分别为-0.006、0.018,P〉0.05;与血清HBeAg阳性率高低亦无明显关系,r值分别为0.039、5.397,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表达明显增加,与血清HBV-DNA、HBeAg无明显关系。

  • 标签: 肝纤维化 黏着斑激酶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E抗原
  • 简介:目的:探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前在本院肝胆外科就诊的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60例同期健康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别分为两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肝脏与门静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与其内流速的差异。同时嘱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定期进行门静脉监测,比较不同时期门静脉内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50±0.12)cm,平均最大流速(12.71±2.20)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03±0.11)cm,平均最大流速(17.65±3.38)cm/s,脾大发生率0,侧枝开放发生率0。肝硬化早期患者门脉内经(1.35±0.16)cm,平均最大流速(12.64±2.36)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肝硬化晚期患者门脉内经(2.15±0.23)cm,平均最大流速(8.36±1.98)cm/s,脾大发生率88.33%,侧枝开放发生率95.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意义重大,对于临床的指导与患者病情的评估较为准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监测 肝炎后肝硬化 门静脉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意义。方法 在2020年选择试验对象,在1-2月期间急诊内选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8例,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在同年3-4月期间选出28例来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分析不同模式的护理意义。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观察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此组患者住院时间也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缩短观察时间和抢救时间,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全程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CT 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46 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化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 CT 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结合差异较小, P>0.05 。 结论 : CT 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据此判断患者症状情况。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学检查 早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