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标本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98例健康者,将受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9份,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分离血清,观察组进行人工方法溶血,对2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就尿素氨、尿酸、血清葡萄糖、肌酐等生化检验指标而言,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血钾等生化检验指标而言,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就临床生化检验准确率而言,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6.91%vs96.64%,具有显著差异(P<0.05,?2=14.527)。结论生化检验结果受溶血标本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化检验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标本溶血情况,使各类指标的检测准确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进行参与,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6例,根据研究要求,在血液样本采集时,将每份样本分别装入2个试管内。按照常规步骤操作流程,对其中一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视为常规组,其他一份血液标本进行人为溶血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视为溶血组。以两组标本最终的临床检测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两份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结果中,除了TC、TG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他LDH、AST、ALT等相关指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基于临床检验对人体检查方面起到的重要性,需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要注意溶血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0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贫血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8例体检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对照组的MCHC、MCV、MCH指标比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高;与溶血性贫血相比,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HC、MCV、MCH指标水平偏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的MCV指标水平偏高,具有明显差异。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的MCV、MCHC指标水平偏低,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RDW指标水平偏高,具有明显差异。讨论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MCHC、MCV、MCH、RDW4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而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作出下一步的检查以及诊断,不过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比较难,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进行辅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进行参与,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6例,根据研究要求,在血液样本采集时,将每份样本分别装入2个试管内。按照常规步骤操作流程,对其中一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视为常规组,其他一份血液标本进行人为溶血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视为溶血组。以两组标本最终的临床检测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两份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结果中,除了TC、TG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他LDH、AST、ALT等相关指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基于临床检验对人体检查方面起到的重要性,需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要注意溶血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份血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找到相应对策。 结论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在临床检验中,应尽可能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腹泻患者开展一系列常规临床检测,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泻患者进行排泄物的常规检测,分析导致患者腹泻的致病因素的类型及占比。结果:在本次100例腹泻患者当中,共有52份样本检测出致病因子,检出率为52%,其中检出致病菌27份,占比54%,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根据细菌不同特性可分为: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粘附性及出血性。病毒共检出20份,检出率为38.5%,其中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结论:通过给患者进行粪便常规检验能够有效了解腹泻患者的致病因子,有利于开展后期的临床治疗,值得推广与实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录100例行血液检验的健康体检者。通过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血液样本正常保存,并在试管中加入肝素抗凝剂,观察组将血液样本进行摇晃,使样本呈现溶血状态,分组探究血液检验的结果。结果:观察组ALT、AST、LDH、TC、K+检验结果水平更高,ALP检验结果水平较低,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开展血液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如血液样本发生溶血情况,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检验工作的效率,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溶血情况的发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共计9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等,并进行相关检验指标的检测,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结果:经过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常见的病史包括贫血、感染等。部分患者有长期使用NSAIDs、抗凝药物等药史。血小板计数普遍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炎症指标升高。平时工作中我单位在地域环境特殊,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回族)有一种共同的生活习惯,即在饭食中必需饮用浓茶。此外,还发现一些患者有其他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回族聚居地区,饮用浓茶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的关联。对于长期使用NSAIDs、抗凝药物等药物的患者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并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血清胆红素、hs-CRP水平、血清NS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与治疗第1天相比,治疗第14天时丹参多酚酸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降低,NIHSS评分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NIHSS评分较低,hs-CRP与血清胆红素呈负相关。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丹参多酚酸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具有一定的治疗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提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