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运用DEA模型评价分析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为中医卫生机构提高效率、实现卫生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数据,采用CCR模型计算综合效率值,运用BCC模型计算纯技术效率值,通过相关计算得到规模效率值。结果: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33,综合效率值有效的省市5个,其他省市处在规模效益递减状态。结论:应转变投入方向,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与质量,有效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简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介入技术的产生与完善,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许多还可有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多种选择。每种治疗手段都有自身的特点,有其特定的适应证范围,但3种治疗模式的适应证常有交叉覆盖的情况,具体患者的治疗选择和就诊科别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定。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科室都是分别设置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心外科、心内科、导管室和超声心动图室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笔者曾先后在国内外4所医院的心脏中心或心血管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这些医院的共同点是将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心内科、心外科、导管室、CCU、超声心动图室、无创室和实验室等相关科室整合为一体,共同组成心脏中心或研究所。与独立设置心脏病各专业科室相比,这种融多个相关专业为一体的中心(或研究所)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具有较多的优势,表现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进行PICC植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QCC,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出院后PICC导管维护依从率为78.8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PICC导管维护依从率为96.1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QCC运用于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时,将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其中对血管通路维护再循环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142名,我院中录入的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择对照实验,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71名患者进行对比。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选择全程跟踪护理,对最终两组患者的血管通路维护再循环率状况进行记录,判断治疗质量。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中患者再循环率为98.59%,高于对照组的78.8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功能,从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问题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全程跟踪护理模式,以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共选取护理部的 50名护理人员进行此次研究,由疼痛科护士长为组长,在院内各科室护理人员中筛选护理骨干人员组成疼痛护理学组,组内需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加强疼痛资源护士的疼痛教育与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质控体系,对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比实施前( 2018年 2月 -2018年 12月 300例)与实施后( 2019年 1月 -2019年 11月 300例)疼痛评估规范率和疼痛评分状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疼痛宣教的有效率、疼痛评估规范率大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在临床中的实践,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升临床中的疼痛评估规范率,在临床中应该鼓励与引导这一护理学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