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两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除外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治疗后瘙痒症状无缓解,药师建议将马来酸氯苯那敏换为舍曲林改善瘙痒症状,经治疗后患者瘙痒缓解但肝功能出现明显波动,考虑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舍曲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建议将阿托伐他汀钙片更换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同时减少舍曲林剂量。临床药师从PBC患者高脂血症药物的选择、瘙痒治疗的有效性、降血脂药物与舍曲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用药监护与干预。经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瘙痒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后出院。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PDCA循环在提高血透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血透室护士 20名,研究时间为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其中 2017年 6月前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 2017年 6月后实施 PDCA循环,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消毒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接触患者前洗手、接触患者后洗手、脱手套后洗手均高于参照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手细菌检测合格率优于参照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血透室护士采用 PDCA循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手细菌检测合格率,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00例输血前患者血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检验结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于2021年3月-2021年9月本院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血HBsAg阳性1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阳性1例、梅毒抗体阳性5例,共占比27.00%(27/100),其中女性低于男性(p60岁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最多。消化科占比40.74%(11/27)、普外科占比25.93%(7/27)、肿瘤科占比18.52%(5/27)。结论:临床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全血锌水平,并观察其补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血锌水平检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水平血锌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6例患儿,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血锌水平与正常范围相比均偏低。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4.42%,差异明显(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存在缺锌情况,给予患儿补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婴幼儿肺炎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21.06-2023.12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段我院接收的婴幼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分析,此为分析组。选取同一时段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进行分析,此为参比组。二组均进行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且分析组进行微生物培养处理。记录肺炎患儿致病原因,并对比分析二组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在微生物培养处理后,分析组100例肺炎患儿中致病原因为细菌感染有45例,病毒感染有51例,其他原因有4例。在检测后,分析组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进行婴幼儿肺炎诊断时,应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机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建议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心内科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前胱氨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cy(14.38±5.73)μmol/L,对照组Hcy(16.96±8.47)μmol/L,实验组hs-CRP(4.79±3.37)mg/L,对照组(5.08±4.39)mg/L,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Hcy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在术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血氧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氧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氧耗,保持脑氧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