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行超:在四十多年前,有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走出了城市、校园、书斋,走向了陌生的田野、草原、山林。可以想象的是,这一举措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一定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转折。如今,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远去,知青这个特殊称谓也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
简介:日本戏剧史家青木正儿在其作于1931年(昭和五年)的《中国近世戏曲史·自序》中记载,王国维认为元曲是“活文学”,而明清之曲为“死文学”故而鄙弃明清戏曲。青木正儿则根据当今剧场还在演明清戏曲,
简介: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经典名篇《有的人》大家耳熟能详,但人们是否见过其中的那句“有的人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另一种表述:“有的人弯下身了给人民当牛马”?以“了”代“子”:笔者就曾在臧克家先生的亲笔信中见过。
简介:我对一战时中国华工赴欧问题向无研究,但我上中学时认识一位老华工,他说他去法国从未做过苦工,而是帮她们"印种"。当时法国男人死于战争中太多,几个城市连及农村,几乎没有中青年男人,只剩下女人。他们去了主要是陪法国姑娘睡觉,帮助她们怀孕生孩子。几十年来,我也一直认为华工去欧是为了帮她们传宗接代,而书上讲华工在欧洲受苦,都是宣传词。后来看了一些资料,并非完全如此,大多数华工还是去做苦工的。但我所了解的这位华工的经历,也并非孤例,虽非普遍现象,也可算是部分现象。记于此,以供研究华工问题的专家参考。
简介:
简介:三年前,我们这群人不幸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落水,于是一支“穿云箭”,纷纷聚到了这里。这个县城的复读学校虽然有些名气,但其实就只有两个班,一文一理,紧紧挨着,阿清开玩笑说:“真是两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鹌鹑。”
简介:宋词既具有鲜明的阶段性、阶梯性,也具有发展的完整性.这是一个完美的、缺一不可的、自足的、"一分为三"的美学构建和文学形态.在美学风格上,宋词总的追求是悲情美."婉约"创立的是柔美,"豪放"创立的是壮美,"醇雅"创立的则是优美.同时,三阶段各自的艺术发展也是成熟的.
简介:本文论述晚清华工题材的小说,认为它真实反映了华工的屈辱遭遇和悲惨的生活情境,忠实表现了华工身陷困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透视了晚清政府昏庸、国弱民困的时代特征。
简介:第一站:江苏苏州(花期:2月-3月)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泥草梦苏州苏州的美已无需多说,太湖边的一枝梅,诗书路的一株桃,沧浪街上的一棵桂花树,就是随意写就的一首诗。
简介: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寒夜》描写了这样的悲剧——“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间的纠纷,夹在中间受气的又是丈夫又是儿子的小公务员默默地吞着眼泪,让生命之血一滴一滴地流出去。”
简介: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投入于制度文化与精神心灵文化的改造工程,则是中国制度文化改造的初步,对中国旧有的精神文化的变革改造作有益尝试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馆从1985年3月25日开馆至今整整2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现代文学馆从馆藏珍贵的文稿、版本、字画、文物、照片中选出260件精品,献给那些已经远行的文学大家,献给他们的亲人,献给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而付出无数心血的百岁老人巴金,献给全国的作家和爱好文学、关注文学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简介:晚清如梁启超等受过严格八股文训练的学人,要想摆脱八股文句式构造和思维方式的约束,实现文学的现代转换,往往要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本文以梁启超为个案,试图探讨他在文学实践中解构八股文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晚清批判八股文的言说场域以及梁启超的姿态;其次分析了梁启超"时务文体"和前期"新民体"以对八股文的"二分对比"句式的改装实现了对八股文的初步解构,最后重点分析了梁启超后期"新民体"通过与《民报》的论战而引入"三段论法"后彻底解构了八股文。
那是“我们”共同的一段生命——与陆天明、王松谈知青文学
场上方是真戏剧——对王国维、青木正儿一段公案的再认识
“弯下身子”还是“弯下身了”?——有关《有的人》的一段尘封往事
记我认识的一位老华工——赴欧“华工”研究的一段新史料
一样农具·一段生活·一篇作品——读李锐的短篇小说《连枷》
前一段时光,收藏一座城的温柔:那座城藏着我们温暖刺痛的青春
宋词三阶段:婉约、豪放、醇雅典型的"一分为三'的文学发展形态
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与反抗史──论晚清华工题材的纪实小说
一段好春藏不住,花暖云深弄香人——中国十处最美看花地
道德的拯力:《寒衣》的另一种解读——兼谈巴金一段汪文宣式的经历
上世纪初中国文化建设风景及启示——文化的“三圈层”与其建设的“三阶段”
一部《春梦》一段历史 一件藏品一个“秘密”——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展
梁启超对八股文的解构:从“二分对比”的改装到“三段论法”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