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一种能结合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及钛-载药纳米复合材料的组装和性质研究。方法:(1)多巴胺修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巴胺-泊洛沙姆188(Dop-Poloxamer188)的合成和检测;(2)Dop-Poloxamer188作为表面活性剂、PLGA作为油相基质,制备纳米粒及纳米粒载药和表征;(3)钛片的预处理及钛片与修饰后的纳米粒的结合;(4)纳米粒修饰后的钛表面的表征。结果:新合成的Dop-Poloxamer188在285nm左右有紫外吸收峰,说明多巴胺成功的修饰在Poloxamer188的两端;Dop-Poloxamer188能和PLGA制备出很好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10nm左右,PDI小于0.1;多巴胺修饰的纳米粒与钛片通过简单的浸渍过程结合后,通过水接触角、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荧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检测都显示多巴胺修饰的纳米粒成功且牢固的修饰在钛片表面。结论:成功达到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修饰的目的,为钛种植体的载药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简介:目的对东莨菪碱慢性给药大鼠能否作为老龄相关记忆损害模型进行探索.方法14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东莨菪碱模型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2mg/kg,2次/日,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1d.然后利用Morris水迷宫(MWM)参照记忆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神经元的特殊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数、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东莨菪碱组大鼠隐匿平台搜索实验成绩有-定损害;两组大鼠空间探索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大鼠锥体细胞胞体超微结构无差异,但两组大鼠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有轻微变化.结论东莨菪碱慢性给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损害,但对长时记忆无明显影响;对海马神经元结构无明显损害,对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轻微影响.此种动物模型可能不是理想的老年性痴呆或老年相关记忆损害模型.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implantableventricularassist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mm,重量158g,体外转速可达9000r/min,流量可达8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h,最短存活时间0.5h,平均存活时间20.28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负重爬梯抗阻实验装置的改进,观察改进装置的方法学、训练学和生物学效果。方法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爬梯装置和负重装置进行分别改进后建立新的大鼠负重爬梯抗阻训练实验装置,实验组大鼠用改进装置进行8周负重递增训练。观察改进后的训练装置操作效果;动态观察实验组大鼠8周训练的平均最大负重变化;比较负重爬梯训练对两组大鼠体重的影响。结果改进后爬梯装置具有稳定性高、承重性好、易清洁的特性,负重装置具有结实耐用、计算简易的特点,实验员可单人操作完成训练全过程;用改进装置训练大鼠8周后的平均最大负重可达756g;用改进装置训练大鼠体重比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改进的大鼠负重爬梯抗阻训练实验装置可为大鼠力量训练研究提供长期、反复的实验条件,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比如,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针对真皮层的治疗药物,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在有些治疗领域有着透皮给药的需求。由于具有靶向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不仅具有无痛、给药方便等优点,而且运用物理手段可大幅提高大分子甚至纳米药物的透皮吸收及皮层靶向,能够避过胃肠道消化作用以及肝脏首过效用。将微针技术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相结合,能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高靶向生物药物的无痛给药。本文简述微针透皮给药技术、以及生物大分子给药的研究进展,对微针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及纳米药物透皮给药的尝试研究做了介绍和总结,对存在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简介: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环加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实验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卵巢切除(OVX)血清组和OVX含药血清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结果OVX血清组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血清组,而OVX含药血清组的表达较OVX血清组明显减弱,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去势状态下,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IL-1、IL-6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54例恶性血液病首次合并IFD患者采用国产两性霉素B及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组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例)、96.4%(27/28例)、100%(5/5例)。本组患者以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吸烟史为主要易感因素(P<0.05)。肺部CT多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63.0%(34/54例)、实变11.1%(6/54例)、结节14.8%(8/54例)。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肝脏损害。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仍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经典药物,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可增强疗效,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予治疗则可以控制,从而达到更积极的抗真菌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简介:目的建立人结肠癌多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并初步探索其耐药机制。方法结合体内外诱导方法建立人结肠癌多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利用VCR和CTX的肿瘤抑制实验评价其MDR特性;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析其P-gp/MDR1和M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抑制实验结果显示,MDR和敏感型结肠癌模型的肿瘤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MDR结肠癌动物模型对于VCR和CTX的耐药性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人结肠癌MDR动物模型的P-gp/MDR1表达水平有较大提高,而MRP1表达没有显著变化。结论人结肠癌多药耐受性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多药耐受性,其多药耐受性表型主要是由于P-gp/MDR1过量表达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