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PB前后异丙酚麻醉患者前额脑频谱图变化并分析其特征。方法纳入分析2019年5月—2020年9月29例异丙酚麻醉维持在CPB浅低温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比较CPB前与CPB浅低温阶段(约30 ℃)脑频谱图β波、α波、θ波、δ波能量,绘制CPB期间脑频谱图,重建CPB前与CPB浅低温阶段平均脑频谱图并进行比较,做差异谱分析描述两个阶段频谱变化。结果CPB期间脑频谱图呈现动态性变化,其中CPB浅低温阶段与CPB前相比,脑电θ波能量增强[2.8(1.9~3.9)dB,Z=-4.64,P<0.001],但β波能量[-3.4(-4.1~-2.6)dB,Z=-4.62,P<0.001]、α波能量[-2.9(-3.9~-2.0)dB,Z=-4.01,P<0.001]以及δ波能量[-1.5(-1.9~-0.9)dB,Z=-3.53,P<0.001]均减弱。前额脑频谱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改变,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减慢,复温时呈现动态α-θ频率增快。差异谱分析提示CPB浅低温状态时在4~8 Hz具有较高的能量[两个阶段间能量分布在4~8 Hz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频谱图在CPB浅低温阶段发生显著改变,θ波能量增强和β波、α波、δ波能量降低的脑频谱图可作为异丙酚维持输注CPB麻醉状态分析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亢和结节性甲肿的血流频谱特征和血流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结节性甲亢患者(43例)、结节性甲肿患者(41例)和正常人(40例)的甲状腺厚度和面积,甲状腺上动脉(STA)的频谱特征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小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结节性甲亢与结节性甲肿二维超声虽有一定变化,但很难区别。正常组甲状腺厚度和面积(14.48±3.04)mm、(1.28±0.31)cm2,结节性甲肿组(23.31±4.34)mm、(2.59±0.57)cm2,结节性甲亢组(22.65±5.05)mm、(2.63±0.61)cm2;与正常组比较,结节性甲肿组和结节性甲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结节性甲肿不同之处,结节性甲亢的频谱特征为第一峰高尖,第二峰低缓,甚至有两峰融合,峰时延长、后移。正常组STA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0.13±0.02)cm、(21.35±8.89)cm/s、(15.03±7.24)ml/min,结节性甲肿组(0.19±0.03)cm、(39.53±20.38)cm/s、(70.78±30.78)ml/min,结节性甲亢组(0.24±0.05)cm、(57.67±25.46)cm/s、(105.11±35.28)ml/min;与正常组比较,结节性甲肿组和结节性甲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结节性甲肿组和结节性甲亢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ST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2.43±5.70)cm/s、(6.03±2.91)cm/s、(0.51±0.08)cm/s,结节性甲肿组(15.45±7.68)cm/s、(6.41±3.44)cm/s、(0.53±0.08)cm/s,结节性甲亢组(24.33±10.15)cm/s、(6.61±5.15)cm/s、(0.60±0.09)cm/s;与正常对照组和结节性甲肿组比较,结节性甲亢组STA的PSV和RI均明显增高(P<0. 05或P<0.01)。结论甲状腺STA峰值流速增快,第一峰高尖,第二峰低缓,两峰融合,峰时延长、后移以及内径增宽,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作为结节性甲亢的独有特征,可以鉴别结节性甲肿与结节性甲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式运动训练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术后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渐进式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渐进式运动训练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干预,均干预5 d。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比较干预前及干预5 d时两组胃肠激素[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比较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5 d后,两组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MOT水平上升,且观察组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O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低于对照组(12.50%,8/42),P<0.05。结论渐进式运动训练联合多源频谱治疗仪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促使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肺功能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音声谱特征,初步确定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呼吸音声谱图特征性的参数和指标,探讨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患者呼吸听诊差异的可视化和可测量化。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诊治的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52例患者[中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轻-中度组)、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重度组)]和通气功能正常对照者36例(对照组)。分别用电子听诊器对呼吸音采样,传输至Audition音频软件,计算不同肺功能分级样本呼吸音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相关数据及与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的比值。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及对照组的呼吸音频在吸气相与呼气相50~200 Hz频段内的声压差分别为(-0.5±2.2)、(-1.6±6.1)、(0.7±4.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P=0.038);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的呼吸音吸气相单位分钟通气量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 per minute ventilation,SPL50~200/VE)分别为(5.7±1.8)、(6.1±2.3)、(5.4±0.9)dB/L;呼气相SPL50~200/VE分别为(5.8±1.7)、(6.3±2.2)、(5.3±1.2)dB/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吸=3.26,P=0.048;F呼=2.44,P=0.045)。ROC曲线结果显示,吸气相SPL50~200/VE、呼气相SPL50~200/VE、声压差评估不同分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具有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697、0.725、0.686,P值分别为0.015、0.005、0.022)。部分COPD患者呼吸音时频图中可出现异常高能量水平线。结论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与通气功能正常者呼吸音频谱分析可出现明显差异,可为辅助判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左心房压力(LAP)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行手术治疗且术中需进行LAP监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性别不限,年龄<3岁,ASA分级Ⅲ或Ⅳ级,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中通过经食管超声观察患儿左侧肺静脉血流频谱,于CPB停机后15 min时测量S波峰值速度(PVS)、D波峰值速度(PVD)、AR波峰值速度(PVAR)和舒张期肺静脉血流减速时间(DTD),计算S波与D波峰值速度比值(S/D比值),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同时通过左房测压管测量LAP。PVS、PVD、PVAR、DTD、S/D比值与LAP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VS、PVD、PVAR和S/D比值与LAP无相关性(r分别为-0.06、0.21、0.19、-0.38,P>0.05),而DTD与LAP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测量DTD可用于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