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司法实践规制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有“保护消费者利益”及“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两种理念。前者虽具一定的合理性,但误读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精神,也有违该法保护法益的历史演变规律,故不可取。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含的公益精神决定了规制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理念。为贯彻、落实该理念,首先引入利益衡量的分析框架,在明确主体利益类别、审视利益位阶与识别多方主体冲突利益的基础上,针对各组冲突利益设计不同的衡量思路,并对各子结论进行最终的交叉权衡。其次,具化该理念各考量因素的适用,尤其是提炼技术中立因素、商业模式因素与行业惯例因素的认定细则。
简介:基于2011年~2015年的数据,利用搜索量数据构建衡量我国公众信息获取行为的公众信息指数,并利用SVAR模型分析公众信息获取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从而间接证实信息影响下不确定性对政策有效性的作用。结论表明:近年来公众对于经济信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信息获取行为加剧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不确定性并对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货币当局在对公众预期进行引导时,除增加沟通和信息量以外,更应注重信息在利用和解读过程中对公众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在产出目标的实现上效果有限甚至存在着失灵的情况,因此稳增长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调控手段予以配合。
简介:为探明蔬果主产地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选取浙江代表性蔬果主产地160户农户调研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学历、兼业情况、种植面积、务农人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参加合作组织情况、生产资金借贷、农户对外部信息的认知程度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农产品销售方式、政府支持、农业技术获取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协调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宣传与教育,引导农户主动学习、自主成长,不断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努力提高合作组织服务水平,引导构建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简介:利用三省五县的调查数据,构建'农地确权—意愿交易价格—转入合约偏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转入合约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提高了农户在转入农地时选择书面合约的概率,这种提升作用可以通过交易价格机制来实现并因交易价格的高低而不同;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村庄转入交易频率越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意愿从亲戚和农户那里转入农地,并且期限越短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土地承包面积、农业收入比重等对合约偏好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户的转入合约偏好兼具差序格局与利益取向的双重特性。扎实推进农地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农地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