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患者化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正压封管加脉冲式冲管护理的效果。方法:本试验受试者为90例病例,以2022.01~2023.06为试验期限,经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病例规格为45例/组。两组均给予紫杉醇和卡铂化疗,且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封管护理,干预组应用正压封管加脉冲式冲管护理。比较不良事件及留针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例的不良事件合计比例较常规组病例更低(P<0.05)。干预组病例的留针时间较常规组病例更长(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化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正压封管加脉冲式冲管护理的效果突出,可减少不良事件,延长留针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镇静撤机法在婴幼儿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后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接受的100例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行清醒撤机法,实验组患儿行镇静撤机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成功撤机率以及撤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成功撤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0%VS40.0%),X2=5.542,P<0.05。实验组患儿撤机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10.0%),X2=5.102,P<0.O5。结论对于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婴幼儿行镇静撤机法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成功撤机率,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时,将吸痰管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开通负压开关,将吸痰管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痛苦减轻;噪音轻微,有利于保持ICU环境安静;节约操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不中止呼吸机送气,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讨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断和用呼吸机进行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为传统机械呼吸组12例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分析传统机械呼吸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的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经过。结果在传统组12位患者中平均带机时间为7天,死亡7例,病死率58.33%;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中平均上呼吸机的时间为6天,死亡5例,病死率为20.8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传统机械治疗有效,可以提高术后ARDS患者的成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应用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的78例行气管插管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9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策略。观察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5.21±1.78)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为10.26%,其中夜间发生概率为5.13%,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概率为97.44%,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避免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患者的苏醒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以分组观察的形式进行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入实施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56例)和保温组(56例),常规组患者经麻醉后实施常规手术处理措施,保温组则在麻醉后实施保温措施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间体温,观察其完全苏醒时间及其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分析相关数据可知,保温组患者在术间体温较为接近人体正常温度,保温组患者的完全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快于常规组,且分析结果显示为P<0.05,可知两组观察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患者术中保持正常体温可对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起良好的缩短作用,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对 降低 ICU 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模式 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分析了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在本院 ICU 中进行了气管插管治疗的 84 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42 )和观察组( n=42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患者护理完成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家属,两个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护理 ICU 小儿气管插管 患者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