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共20个节段)进行颈椎前路SynCageC植入手术,并进行平均5.8月短期随访.结果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和移位等.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SynCageC是一种安全、有效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植物.

  • 标签: 颈椎 前路 融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1SEP)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P20峰潜伏期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95%可信区问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脊髓病变,由于S1SEP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神经病检测,S1SEP“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脊柱后路手术术中监护。

  • 标签: 骶骨 脊神经根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简介:骨质疏松条件下,强化椎弓根内固定稳定传统方法有增大螺钉长度、直径和改变椎弓根螺钉植入角度等。有学者在钉道内添加生物骨水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强化效果明显。也有学者在改进螺钉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相继出现了包括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等各种设计螺钉,并取得明显效果。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强化效果持久强化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强化 椎弓根螺钉
  • 简介: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开展,并发脑脊液漏也时常出现,文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0.6%~7.4%,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1%~9.37%。处理不当往往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硬膜下积液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BALP和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和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和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和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和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和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简介:目的探讨跟腱陈旧性撕脱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19例跟腱陈旧性撕脱通过跟骨不同形式再造止点,将跟腱延长或重建后再固定,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5岁。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最短15d,最长42d。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本组未出现跟腱再次断裂及跟骨结构破坏,按ArmerLindholin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7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89.5%。结论根据个体特点,灵活采用跟腱止点重建方式,对陈旧性撕脱跟腱再固定,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跟腱 止点重建 跟腱陈旧性撕脱
  • 简介: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3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趋势。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指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均成比例减少,临床常用骨密度(BMD)表示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是由于骨组织形成和吸收失衡所引起病变,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皮质骨则表现为皮质变薄。在骨质疏松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吸收与形成平衡状况,

  • 标签: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形成 全身性骨骼疾病 诊治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观察肺癌合并尘肺患者血清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放疗前后含量变化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关系,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肺癌合并尘肺患者30例及30例健康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BMD,用SMAC技术检测血清ALP、Ca、P等,肺癌患者采用美国瓦里安1800加速器体外照射1f/d,2Gy/f,剂量55-65Gy。结果肺癌合并尘肺患者放疗前BMD、BG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增高,P〈0.05。血Ca、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肺癌合并尘肺患者BMD和BGP改变临床意义:肺癌放疗前BMD、BGP降低,ALP增高,缓解期可逆转与肺癌合并尘肺病情基本一致,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放疗前影响钙代谢,而钙代谢异常加重了病情,因此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定期检测BMD、BGP和ALP,在放疗同时注意肺癌患者伴骨质疏松存在风险,以便能够得到早治疗早预防目的,对他们以后生活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癌合并尘肺 骨钙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足畸形,发病率1‰~3‰。传统治疗方法是在婴幼儿期采用反复多次手法矫正,然后用石膏或Denis-Broun氏夹板固定,以维持矫正位置,但这种方法时间长,疗程至少1年以上,并且复发率高(40%~80%)。有学者采用足后内侧广泛软组织剥离松解术,克氏针内固定,以期纠正畸形,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治疗观察 婴幼儿期 内固定 骨骼发育异常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股骨髁间角(femoralintercondylar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tibialplateau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tibialplateau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损伤。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 简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组织上有雌激素受体,因而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属高发疾病,治疗中以激素替代疗法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对这些激素依赖性肿瘤术后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防治指南,多是参照自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应重视预防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西医西药治疗时应结合其肿瘤病情及药物副作用等选择用药,中医中药疗效缓慢应尽早干预,同时均应重视现代综合辅助治疗。

  • 标签: 妇科肿瘤 人工绝经 骨质疏松症 防治
  • 简介:生物型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丢失,通常是由应力遮挡引起,之后又逐渐得到恢复[1],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假体周围骨质透光度增加,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在X线片上发现髋臼周围存在着明显骨溶解现象,而且并未见到假体发生位移征象,

  • 标签: 髋臼周围 全髋置换 骨溶解 手术治疗 术后 周围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椎体支柱块技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早期疗效。方法2009—2011年本院共有19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支柱块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7~70岁。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复查CT,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Cobb角恢复至11.31°±0.50°,术后3个月为10.92°±0.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为(50.73±7.46)%,术后1个月为(93.05±3.22)%,术后3个月为(92.11±3.59)%,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柱块技术在Ⅱ度或Ⅲ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运用中恢复了伤椎前中柱高度及脊椎整体生理弧度,无继发性塌陷,有效缓解疼痛,早期功能锻炼,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前臂桡骨骨密度值遗传度大小及其在年龄上变化趋势.方法根据统一问卷收集443对5~55岁女性双胞胎的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资料,利用Norland公司生产周末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pDEXA)测量前臂桡骨骨密度.将研究对象分成5~,20~,35~三个年龄组,根据经典双生子模型进行遗传度分析.结果同卵双生子(MZ)为272对,异卵双生子(DZ)为171对;经t检验,5~及20~年龄组中MZ骨密度对内差值显著性小于DZ;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Z及DZ对内均方显著性低于对间均方,这种趋势在MZ中更为显著;另我们发现各年龄组中MZ对内相关系数均大于DZ,MZ对内相关系数随年龄呈显著性降低;MZ与DZ对内相关系数差异随年龄而降低;根据Falconer公式,前臂桡骨骨密度遗传度介于0.2~0.6之间,平均遗传度值为0.474,5~年龄组及20~年龄组遗传度略高于35~年龄组.结论遗传因素与前臂骨密度值大小密切相关,并且遗传度值随年龄有下降趋势.

  • 标签: 骨密度 双生子模型 对内相关系数 遗传度 绝经前女性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和认可。本院骨科2007年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立体定位技术,

  • 标签: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radius)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重要因素。

  • 标签: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密度 骨质疏松症 绝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问题。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0~89岁,平均66岁。8例患者采取面罩吸氧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护脑部细胞及组织,早期给予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结果8例按Sevitt分型,暴发型1例,完全型2例,亚临床型5例。除1例暴发型死亡外,其余7例因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治疗均治愈。结论正确认识该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早期及时发现,有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关键在于术中避免股骨髓内压升高及症状出现后加强复苏抢救措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脂肪栓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大约9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下腰痛,骶髂关节是产生慢性下腰痛重要来源之一,据报道由骶髂关节病变所致下腰痛者占所有下腰痛者15%~30%[1].近年来,腰椎/腰骶融合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它在解决下腰/腰骶关节病变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常有患者抱怨术后出现持续性下腰痛,一些学者认为骶髂关节继发性病变可能是造成这种持续性疼痛原因.

  • 标签: 腰椎 腰骶部 骶髂关节 脊柱融合术 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