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孔子的中庸思想长期受到人们的误解。通过追本溯源、正本清源,可以察知,“中庸”具有中正、中和、时中、用中、平常、不变、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动态平衡等多重丰富内涵,同时蕴涵着“正一反一中”的中庸辩证法。把中庸辩证法运用到管理活动中,正确处理“为己与为人”、“正己与正人”、“修己与容人”、“行己与安人”的辩证关系,便形成“立己立人”的中庸领导智慧;正确处理“王霸杂之”、“恩威并施”、“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辩证关系,便是“德法兼济”的中庸管理智慧;正确处理“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义利合一”的辩证关系,便是“义以生利”的中庸经营智慧。这就说明,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简介:刘玉平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3.5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析论易学思维,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周易》概述;第二章析论汉代象数易学思维,作者指出汉易思维的模式和主要特色在于吸取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等知识,以以卦气说为主的象数理论解易,建立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象数易学思维模式;第三章析论魏晋至唐代的易学思维,分析了汉代易学的内在矛盾和魏晋易学兴起的原因,重点论述了王弼的易学革命和孔颖达的易学诠释方法;第四章析论宋代象数与义理思维,指出宋易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经传分别,因经以明道,注重义理的阐发,将《周易》高度哲理化,而不重视文字训诂和字义注解;第五章总论《周易》思维的特色及影响,分析了《周易》思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着重析论了阴阳和谐思维,指出《周易》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下篇为易学的人生价值论,亦分为五章,依次论述了人生生存论、人生道德论、人生功业论、人生矛盾论和人生理想论。指出宇宙生命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是《周易》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其人生生存论,高扬宏大而深沉的生命意识,从天地生生之大德下贯到人生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人生道德论则反复阐扬圣人君子之德,具体展现为遏恶扬善,崇德尚义,谦诚聚合等;人生功业论则以崇德广业为主旨,主张进德修业,开物成务,建功济世,达到盛德大业的价值目标;人生矛盾论则论说了人性、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辩证法,启迪人们把握“时”的哲学,积极应对人生;人生理想论则从人生矛盾论入手,倡导不谄不渎、宽居仁行、知进退存亡的人生智慧,最终达至于天地合德的理想境界。这五大部分互相贯通,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
简介:11月16—17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大学联合主办。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具体议题有:(1)关于中国价值论的思维范式。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李德顺指出,中国当代的价值哲学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关系一实践说”的理论形态,它代表着一种根本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孙美堂教授对“关系说”的不足进行了阐发。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玉棵研究员认为,价值哲学研究必须从自发到自觉,即从科学的理性思维出发,正确认识价值的本质,把追求眼前价值与远大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实践价值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