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2周、干预4周后的吞咽功能情况、血清白蛋白、皮下脂肪、体质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缺乏发生率。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15例和3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例和21例(χ2值为4.013、4.381,均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异常患者2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χ2值为5.165,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体质量分别为(39.46 ± 2.84) g/L、(19.28 ± 2.20) mm、(64.56 ± 3.72) k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1 ± 2.59) g/L、(17.06 ± 2.35) mm、(62.48 ± 4.29) kg(t值为12.752、4.362、2.317,均P<0.05);且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和营养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2.50%(5/40)和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和32.50%(13/40)(χ2值为4.588、12.468,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式护理,能明显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并降低吸入性肺炎和营养缺乏的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路径式护理 吞咽功能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配合构音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接受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和构音障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效率为89.74%(35/39),对照组为69.23%(2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洼田饮水、NHISS评分不断降低(均P<0.05),VFSS、FOIS评分不断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1、2、4周的洼田饮水、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VFSS、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配合构音障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及神经功能,对患者言语功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构音障碍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的8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吞咽器官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洼田饮水试验(WST)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老年人 吞咽器官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估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VFSS评估下对不同时期吞咽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与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及安全、有效性测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与V-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46,P < 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64%(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8%(7/25)](χ2=4.00,P < 0.05);观察组误吸程度评分[(1.76±0.6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6±0.62)分](t=2.20,P < 0.05);观察组V-VST安全性[88%(22/25)]、有效性[92%(23/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15/25)、56%(14/25)]](Z=5.09、5.42,均P < 0.05)。结论VFSS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情况,有助于发现吞咽障碍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代偿情况,为选择有效地治疗措施及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误吸 症状评估 碘海醇 造影 误吸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吞咽-摄食管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营养不良、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录像吞咽造影检查法(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能有效改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降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摄食细节管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行吞咽造影检查指导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并应用吞咽造影检查指导,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详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会厌移动时间,对患者做洼田饮水试验评价、Rosenbek误吸程度评级。结果: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1.67%,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缩短了会厌移动时间,下降了洼田饮水实验与Rosenbek误吸评级,P<0.05。结论: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为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值得应用探索。

  • 标签: 吞咽造影检查;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对其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患者在此研究中共计纳入5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6月开始至2020年12月截止,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至两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患者的例数均为25例,前者利用常规护理法,后者以此为基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法,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20.36±1.01)明显低于对比组(31.28±1.21)(P<0.05),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均高于对比组(均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2%(23/25)]明显高于对比组[60%(15/25)](P<0.05)。结论通过运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能够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选取2019年1~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视频式教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1 d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员进食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值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康复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视频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陪护人员的进食管理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进食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 标签: 视频示教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目的:探究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综合吞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21年1月到2022年8月时间段内,我科室收治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58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n=29)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研究组(n=29)给予综合吞咽康复治疗干预。对比2组病人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SA评分,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综合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效果理想,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吞咽能力提升,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吞咽障碍会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同时也会造成进食量减少、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增加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研究表明,护士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的护理措施:吞咽障碍筛查(包括时间、执行者和工具);床旁进食评估;营养状况评估;饮食指导(包括食物的选择、进食护理);口腔护理。目前没有公认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工具,可开发适合我国的信效度较好的工具。同时,可基于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行动委员会饮食框架探究不同吞咽功能患者适合的食物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食物制作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7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吞咽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NA-SF评分、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A评分、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 标签: 吞咽障碍 家庭赋权方案 吞咽操 吞咽功能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性瘫痪(脑瘫)的常见症状,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可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和窒息等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吞咽障碍可能会从婴幼儿阶段持续至成人,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吞咽障碍的关键,但国内目前尚无针对性的防治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SSA、HAMA、HAMD及SWAL-QOL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6.51±0.43)s、(6.76±0.83)s、(6.83±0.74)s、(6.82±0.95)s]、最大波幅[(745.93±47.95)μV、(753.65±40.77)μV、(758.79±38.83)μV、(750.79±38.79)μV]、SSA[(22.63±3.02)分]、HAMA[(11.02±4.63)分]、HAMD[(10.26±3.74)分]及SWAL-QOL评分[(172.26±16.7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有助于重构吞咽反射,加速吞咽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耳穴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护理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包括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获取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护理记录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各有80例患者及18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及可解决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各审查指标依从性、吞咽障碍筛查率、筛查准确率、筛查记录率及护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前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33.3%,应用后审查指标依从性达到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对吞咽障碍识别知识问卷得分由40~80(60.56 ± 10.69)分上升到60~100(82.78 ± 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9,P<0.05)。吞咽障碍筛查率由7.5%上升至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10,P<0.05),筛查准确率100%,筛查记录率97.4%。应用后24例吞咽障碍风险患者仅4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将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情况,规范护士行为,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识别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在指导气管切开合并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的188例神经性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FEES评估结果,同时分析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是否正常、咽部分泌物分级及残留、渗漏-误吸评级等)对拔管成功与否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拔管情况分为拔管成功组及拔管失败组。拔管成功组共有患者109例,拔管失败组共有患者79例,拔管成功率为57%;拔管成功组气管切开平均病程(184 d)较拔管失败组平均病程(292 d)明显缩短(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声门异常占比(55.0%)较拔管成功组异常占比(20.8%)明显增高(P<0.05);拔管成功组咽部分泌物分级、渗漏-误吸分级均显著低于拔管失败组水平(P<0.05);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在食物残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分泌物残留、进食误吸情况等)在指导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拔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神经性吞咽障碍 拔管 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残留 误吸 声门活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共6周。比较两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误吸风险等级、吞咽障碍指数问卷(DHI)评分、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185例患者中,3例未完成全部训练被剔除,最终对照组83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干预后的SSA评分和DHI中的误吸症状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A评分、DH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误吸风险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3,P<0.001);观察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13%(13/99)和7.07%(7/99),对照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30%(21/83)和18.07%(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吞咽障碍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误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用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金华市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吞咽障碍患者总有效率;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表(WAL-QO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总有效率[88.89%(40/45)]高于对照组[71.11%(32/45)](χ2=4.444,P<0.05)。观察组SSA评分干预4周[(34.25±1.65)分]和干预8周[(28.39±3.24)分]均低于对照组[(36.12±2.18)分、(32.17±2.05)分](t=4.588、6.614,均P<0.05)。观察组WST评分干预4周[(2.39±0.32)分]和干预8周[(1.76±0.23)分]均低于对照组[(2.78±0.27)分、(2.17±0.19)分](t=6.249、9.219,均P<0.05)。观察组WAL-QOL评分干预4周[(154.23±15.38)分]和干预8周[(198.94±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123.24±16.45)分、(170.29±13.51)分](t=9.231、10.457,均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2/45)]低于对照组[20.00%(9/45)](χ2=5.075,P<0.05)。结论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及早期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饮食宣教和指导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GUSS评分、血清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U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26±2.07)分和(66.71±4.13)分、(65.62±5.92)分、(47.89±1.15)分、(66.37±2.9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2.15)分和(55.41±5.23)分、(57.82±3.94)分、(45.23±1.11)分、(59.12±4.95)分(t=13.598、11.375、7.358、137.076、8.425,均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分别为(38.12±5.29)g/L、(149.62±13.85)g/L、(0.32±0.03)g/L、(2.35±0.35)g/L以及(0.91±0.23)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1.87±4.58)g/L、(123.48±13.02)g/L、(0.21±0.04)g/L、(1.95±0.24)g/L、(1.26±0.21)mg/L(t=5.992、9.225、14.758、6.323、7.539,均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总发生率为2.22%(1/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χ2=4.444,P<0.05)。结论采用GUSS筛查和指导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生活质量 白蛋白 前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联合吞咽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对两组吞咽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吞咽功能量表(SSA)、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吞咽生活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SSA评分低于护理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WAL-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联合吞咽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 吞咽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