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的风险投资比国外晚了几十年,因此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和国外的风险投资在操作上相差很远。但是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机会,在中国从事风险投资永远有春天。作者自己的创业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三个原则,即大家都赞成或都反对的项目不投、技术太超前的项目不投、短期学不会的项目不投。投资一个项目不仅仅是投资,还要对其进行孵化,因此建立一个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的退出方面,作者所在的公司——力合股份公司对此颇有创新。该公司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结合的方武实现投资退出。通过内循环把孵化的企业卖给上市公司;通过外循环把孵化出来的项目卖给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的上市公司或者在香港上市。这样做不但成功实现了投资的退出,而且实现了上市公司与风险投资双赢的局面。风险投资家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受益者,作者所在的公司对孵化器进行投资时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主要投向生命力比较强的孵化器。在这小过程中,风险投资家自身得到了快速成长,而企业有了风险投资后,也会成长得更快。这就实现了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的互动。
简介:为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灾难风险防范能力,浦发银行在原有同城灾备基础上启动了“小同城、大异地”模式的“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并于2010年初步建成上海同城备份中心和合肥异地灾备中心。上海同城备份中心定位为数据级备份中心,提供部分重要系统数据级灾难恢复能力。合肥异地灾备中心定位为应用级灾备中心,提供重要系统异地应用级灾难恢复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异地灾备资源利用效率,体现灾备系统平战结合的管理思想,努力实现上海、合肥两地“双中心交替运行”的管理目标,浦发银行在成功开展多次异地灾备系统真演实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重要灾备系统长时间接管生产运行。
简介:高科技企业的一般成长过程是:技术—创业—投资—产品—上市。而在我国由于政策和管理不配套、科技风险投资环境不完善以及人才的短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没有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无法健康发展,高科技产业跟一般传统产业的区别,主要是创新,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是市场上没有的,而风险投资就是在市场上把这个产品做大,开拓一个新的产业或者市场。由于这个原因。高科技企业跟科研机构、大学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很多企业都是高校衍生、孵化的公司。高校鼓融教师们跨学科合作,并建立有力的校产办帮助他们申请专利、寻找资金与管理人员,给他们自由并激励他们去开办公司,促进科,工、商的结合,而学校一般只占公司股份的5%到10%,不参与公司管理。在上海,由一批“海归派”建立的“张江模式”将风险投资与孵化器管理结合为一体,把敢府的种子基金与境外风险投资通过项目捆绑在一起并委托留学生团队来管理。经过良好的运作形成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以及本土化的优势;作者希望这个模武能够给大家开辟另外一条路,就是要重视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开创一批孵化的公司,扶持我们自己的技术发展和公司发展,最后形成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