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郑光祖的杂剧《王粲登楼》对汉末王粲登楼的史实进行利用、开发,他以特定的人生体验为背景,对王粲的人生境遇重新解读,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空学成补天才,却无度饥寒计”的愤懑,成为关照元代社会观念、时代变迁及民众心理的绝好材料。

  • 标签: 《王粲登楼》 郑光祖 文人发迹戏 九儒
  • 简介:“文如其人”是中外文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意指作家的人格修养、性格气质与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纵观中西文学史,“文人相悖”的现象屡见不鲜。深究其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创作的技巧性掩盖了作家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个性;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使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亦真亦假,“人”、“文”难分。

  • 标签: 文如其人 文人相悖 技巧性 人性 复杂性
  • 简介: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 标签: 壮族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
  • 简介: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 标签: 隆安壮族 稻作文化 饮食习俗
  • 简介: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有健全思想、创新意识以及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为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极其必要。语文学科所具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及其教育功能,使得它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标签: 高职语文 人文教育 特点 功能
  • 简介:魏晋知识分子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常处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自尊与被驯服要求以及寂寞处境与利益追求的矛盾运动中.面对这种矛盾,他们或因个人能力不足以改变社会风气而焦虑,或因才华不得施展而痛苦.在困厄状态下,为求自我解脱,一部分知识分子归隐山林,成为隐士.但隐士仍注重现实礼法,敢于对不合礼法的社会现象做出反抗.魏晋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犹豫与徘徊,有着鲜明的封建时代烙印.

  • 标签: 魏晋文人 知识分子 内在矛盾
  • 简介:壮族仪式剪纸是壮族祭祀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物品,其题材内容乃基于人们对神仙体系的想象,具有简洁写实、稚拙粗犷、色彩主观、多维时空等艺术风格和视觉特征.通过田野考察,运用艺术人类学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从仪式剪纸的题材类型入手,探讨了壮族仪式剪纸的视觉特征,进而揭示其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 标签: 壮族 仪式剪纸 视觉特质 文化表征
  • 简介:末伦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曲种之一。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瑰宝,末伦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地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壮族传统社会,末伦是教育和模塑社会个体的"引导牌",是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的"教科书",是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的"缓解剂",也是传递信息和沟通心灵的"对话框"。

  • 标签: 末伦 壮族 社会功能
  • 简介:"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唱童灵》以及其附录部分《冬林的故事》最为典型。相比较而言,壮族的"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这类故事的最初形态,该故事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自身的尊严。这些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的和谐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弃老型故事 唱童灵 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 斗争精神
  • 简介:元代绘画乃是中国画由宋代宫廷院画向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赵孟頫作为画坛领袖,其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画技典雅的书风,经典的理论都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

  • 标签: 赵孟頫 元代绘画 文人画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淡水"意象丰富而复杂.文章从名人对"淡水"人文体验出发,探讨"淡水"文化起源和传统儒道文化对"淡水"情结的深层影响,并具体分析了文人"淡水"体验的几种个别性表现.

  • 标签: 古诗词 淡水情结 文化 体验
  • 简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大统的朝代,社会环境与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相同,元朝文人的忠君、爱国、入仕等思想都与以往的文人不同,偏于淡泊,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偏于享乐、厌世,这也是更重观赏性、娱乐性的艺术形式--元曲在元代盛行的原因之一.为方便同以前的艺术形式作更相近的比较,本文仅选取散曲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推理元代文人的出世、玩世、哀世、厌世、愤世等心态,进而加深我们对元代社会环境的了解.

  • 标签: 元代散曲 文人 思想心态 出世 玩世 哀世
  • 简介:“末伦”《昭君和番》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就艺术特色而言,它的修辞手法丰富高明,语言生动传神,文学想象浪漫奇特。在文化内涵方面,它的文本内容以歌唱对答的方式展开,展现了壮族“以歌代言”的文化传统。它的文本既具有浓郁的壮族文化气息,又具有丰富的汉族文化元素,是壮汉文化交融互荣的绝佳范本。

  • 标签: 壮族 “末伦” 《昭君和番》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 简介:在历史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糯米生产和消费的文化习俗,进而造就了独具风格的壮族糯食文化。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县马多依下寨的田野调查成果和学界对于边疆民族糯食文化的研究成果,就云南省壮族的糯食品种、制作工艺、糯食消费和进食习俗做一初步的论述。

  • 标签: 壮族 糯食 习俗 饮食文化
  • 简介:晚清“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和宋诗派文人群体关系密切,他和郑孝胥在维新变法时期有密切往来.和陈三立在漫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友谊,黄遵宪高度评价郑孝胥和陈三立的诗作,互相均有诗文唱和。在诗歌观念上两者都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

  • 标签: 黄遵宪 陈三立 宋诗派
  • 简介:明编《汶上县志·艺文志》收录了李白、高适、骆宾王、文天祥的部分诗作,以示作于汶上。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可知,除了李白有3首诗歌确定作于汶上外,其余诗歌均与汶上毫无关系。《汶上县志·艺文志》的载录与诗人的各种诗集校注、选本等相关内容虽有许多不同,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 标签: 汶上县志 唐宋文人诗 汶上 汶水 汶阳
  • 简介:从墨竹这一中国文人画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入手,简要论述了竹画的产生、发展与确立,展示了竹子从绘画形象转化为绘画符号并且最终还原为审美对象的过程。进而以墨竹为媒介探完了诗歌题材中带有自然性与原生态的审美,儒家思想中人伦道德的审美与文人画中淡逸抒情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与流变。最后.以墨竹与中国文人画审美的暗合为突破口,揭示了墨竹题材产生的内因,阐释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 标签: 墨竹 文人画 审关
  • 简介:《姑山遗集》为明遗民沈寿民所著,时明季皖南地区的社事记载颇多,所载社事有南社、梅溪社、晋社、桐溪大社、明社、素社、观社、益社等。兹将这些篇目勾稽出来,略作考订,以窥明代文人结社之风气。

  • 标签: 沈寿民 《姑山遗集》 文人结社
  • 简介:晚清(1840-1911)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社会发生的剧烈变迁极大改变了当时中国文人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看法,社会的变迁导致晚清文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擅变。以章黄学派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力排斥西学,另一方面却潜移默化接受西方新思想中张扬个性、特立独行的精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抉择,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迎合这场发现“人”的、不自觉的文化运动。因而,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的魏晋名士风度以及文人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就不难理解。

  • 标签: 晚清 文人 文化运动 变革 心态
  • 简介:论述元代文人"渊明情结"的特色、形成和表现,指出这种一代文人不约而同的在千年之前的"文明"中,选择同一个对象,并从中"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灵感",乃是特定时代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 标签: 元代文人 “渊明情结” 寻求“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