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粘土矿物是影响砂岩储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实例讨论了粘土矿物成因、绝对含量、成分、产状及晶体形态等与砂岩储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粘土矿物对砂岩储性能的影响程度与砂岩本身的成熟度有关。当砂岩成熟度高时,随粘土矿物绝对含量的增加,其储性能降低。尤其是渗透率降低;但高成熟度砂岩随高岭石和充填状粘土矿物含量增高,物性相对变好。当砂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比较低时,粘土矿物对其储物性影响较小,而主要与岩石本身的成分和结构有关。研究还表明,不同形态的伊利石对砂岩的物性影响也不同,片状伊利石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而纤维状和发丝状伊利石增多会使砂岩储物性降低或变为非储层。

  • 标签: 粘土矿物 矿物成因 砂岩 储集性能 成熟度 晶体形态
  • 简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储相的类型、成岩储相的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相的演化序列与平面分布开展了半定量—定量研究,以期深化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理论和指导该地区气田的高效开发。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4类成岩储相,即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相、强压实微孔成岩储相、强压实致密成岩储相和强胶结致密成岩储相。采用声波、密度、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交会的方法可有效识别各类成岩储相。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相物性最好,为优质成岩储相,其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孔隙度3%~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沉积因素和构造因素对其平面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 标签: 大邑构造 须家河组 成岩储集相 多尺度资料 半定量—定量研究
  • 简介: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油田较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贝尔凹陷是盆地内最大的凹陷,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同时也是该盆地最有潜力的勘探地区。其主要储层为下白垩统南屯组、铜钵庙组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和凝灰岩及基岩风化壳。其中南屯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及少量的火山岩,其储层主要储空间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裂缝和溶蚀孔隙。其孔隙结构较差,喉道半径小,分布不集中,分选不好。受沉积相带、埋深压实作用以及次生孔隙的影响,贝尔凹陷储层物性总体以中低孔、低渗为特征,储层主要分布于贝西次凹、贝西单斜带、霍多莫尔断鼻带和苏仁诺尔以及苏德尔特断裂带。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南屯组 储集层特征
  • 简介: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60000km^2。盆地内发育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尤以侏罗系分布最广、发育最为齐全。在侏罗系的中统和上统下部广泛发育白云岩,并构成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这些白云岩按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可归为两类,即Ⅰ型和Ⅱ型白云岩。Ⅰ型白云岩是在蒸发条件下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故与膏岩层关系密切,具有白云石晶粒细小、化学组成中相对富Ca^2+、晶体有序度相对偏低等特点;Ⅱ型白云岩则是在海水与大气淡水的混合水中生成,因而与膏岩层无关,与Ⅰ型白云岩相比,具有白云石晶粒较粗且自形程度较高、化学组成相对富Mg^2+及晶体有序度较高的特点。Ⅰ型白云岩在形成之后基本无明显后期改造,因而其在储物性上保持了原始的中低孔和低渗的特点,可构成区内的Ⅱ—Ⅲ级油气储层;而Ⅱ型白云岩则在形成后的晚成岩-表生成岩阶段,经历了明显的重结晶、溶蚀和方解石充填交代等后期改造,由于其(尤其是地下未经表生成岩改造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因而常构成区内的Ⅰ—Ⅱ级油气储层。

  • 标签: 侏罗系 白云岩 油气储集 羌塘盆地 油气勘探 沉积岩石学
  • 简介: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其中Ng5^22单层发育2个大型点坝砂体,在系统的点坝砂体构型表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储层构型界面的几何建模方法,将构型界面模型嵌入到基于三维结构化网格体的相模型中,建立了研究区26—295井区真正意义上的、更符合地下实际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成因微相内部构型单元及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点坝内部的侧积层向废弃河道方向倾斜,延伸到距点坝顶三分之二的位置,点坝砂体表现为“半连通体”特征。建立了点坝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指出挖潜措施。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并可以推广到其他相似油田,这对丰富储层地质学理论及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济阳坳陷 孤东油田 储集层构型 剩余油 储集层建模 点坝
  • 简介: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层成岩-储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相、压实压溶成岩-储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相。不同的储层成岩-储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相中,有效的成岩-储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优质储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 标签: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发育"粒间孔型石英砂岩"、"溶孔型石英砂岩"、"粒间孔—溶孔复合型长石砂岩"3类相对高渗储层。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上古生界3类相对高渗储层的岩石结构、组分与物性等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各类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控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与物源的距离、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孔隙类型、颗粒成分及粒度粗细、杂基成分及含量、储层最大埋深、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对主力勘探层系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进行了储层优劣分级综合评价,认为受高石英含量母岩控制的沉积体系、辫状河高能沉积相带和强溶蚀、弱压实的有利成岩相带分布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相对高渗储层的主要发育区域。

  • 标签: 低孔低渗 储集层类型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 简介:基于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分析了研究区下古生界硅化岩溶储层的岩性特征。通过对沟通潜山断块和古近纪洼陷的边界断层产状、潜山断块内下古生界产状的分析,认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备埋藏岩溶作用条件,提出了古近纪沉积物压释酸性水向潜山断块运移的3种方式,即: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倾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补给对流循环模式。利用这3种模式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下古生界潜山硅化岩溶储层空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可以解释潜山断块高部位硅化岩溶层段储层的发育情况,倾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补给对流循环模式,可以解释潜山断块的低部位硅化岩溶层段储层的发育情况。该模式还可以合理地解释硅化岩溶储层在下古生界赋存层位的“穿层性”特点,同时也能够合理解释潜山断块周缘发育硅化岩溶层段,而潜山断块中心地带很少出现硅化岩溶层段等现象。

  • 标签: 压释水 储集层 硅化岩溶 下古生界桩海地区 济阳坳陷
  • 简介: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层砂岩样品的分析研究,指出上白垩统泰州组储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的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的压实程度较海安凹陷强烈。压实作用使得高邮凹陷泰州组在2400-2800,m储层孔隙度为10%左右,而海安凹陷为10%-20%。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可降低孔隙度,但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5%时,胶结作用对储层质量影响较小。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

  • 标签: 苏北盆地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上白垩统 泰州组 成岩作用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横山—靖边—安塞地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其物性控制了气层产能的大小。文中通过对显微镜下的孔隙形态特征、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和孔隙结构特征3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山西组二段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原生孔隙,而下石盒子组八段砂(砾)岩储层以溶孔为主。在研究区内储层埋藏深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砂(砾)岩原生孔隙的保存程度和溶孔的发育规模主要受粒径、碎屑组分、石英次生加大和有机酸来源的影响,粒径是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储层孔隙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储层渗透率大于0.2×10-3μm2的有利储层均发育于中粗砂岩及以上粒级的砂(砾)岩中。山西组二段石英砂(砾)岩的强抗压性、缺少易溶碎屑组分是原生孔隙保存较多的主要原因,而丰富的硅质来源是原生孔隙减少的重要因素。对下石盒子组八段而言,易溶物质含量适中、有机酸来源丰富是岩屑砂(砾)岩溶孔发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成因与孔隙结构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原生孔隙储层的孔隙结构要优于溶孔储层,表现为在相同孔隙度时,前者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砂(砾) 岩储集层 孔隙成因 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优质储层。在野外地质观察、岩心观察与分析、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鉴定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特征,划分了储空间类型,并对不同储空间形成与演化做了初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的储空间可分为孔、洞、缝3大类,进一步又划分为粒内孔、粒间孔、晶间孔、铸模孔、生物格架孔、孔洞、洞穴、构造缝、压实压溶缝和溶蚀缝10小类。溶洞与裂缝为最有效的储空间。碳酸盐岩的原始储空间经历了多期成岩作用改造,另外后期构造活动也提供了大量裂隙通道,有效储空间绝大部分为次生成因,溶蚀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性能。碳酸盐岩储层分为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其中裂缝—孔洞型为最有效的储层。在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发育了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形成于蒸发潮坪/潟湖有关的潮上和潮间带,属于准同生期产物;下奥陶统白云岩主要属于回流渗透/混合水白云岩化产物,另外在下奥陶统礁滩石灰岩部分白云岩化,属于交代白云岩化产物。在盆地深部奥陶系中同时发育有交代成因白云岩,属于晚期埋藏白云岩化产物。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白云岩 储集空间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层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以重庆綦江、南川和涪陵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样品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TOC测试、RO测试、高压压汞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研究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的矿物成分、有机组分、孔隙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及矿物转化等,演化阶段介于晚成岩作用与极低级变质作用之间;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的孔渗特征、孔隙成因类型、非均质性和形貌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对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进行了匹配,认为机械/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过程中的有机生烃、矿物转化对孔隙发育影响最为显著,并将储层成岩作用划分为溶蚀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与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

  • 标签: 页岩气 储集层成岩作用 孔隙特征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渝东南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的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的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的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受流体异常高压影响而发育的异常孔隙(砂)砾岩储层成为深层油气储层和油气勘探研究的热点之一。测井、钻井及试油结果揭示,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广泛存在流体异常高压,且与(砂)砾岩储层含油性及产能具有密切关系。在试油地层压力实测数据标定下,利用测井资料等效深度法对古近系沙河街组分层系、分地区进行了地层压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地层压力异常程度最大,剩余地层压力达15~30MPa。重点钻井中(砂)砾岩储层孔隙度与对应层段剩余地层压力统计分析表明,地层压力在5MPa以上时开始对孔隙度产生影响,每增加5MPa孔隙度大约增大2%,据此推测Es3x由于异常高压的存在,(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可增加4%~10%。结合微观储层特征和测井资料的孔隙度解释结果,分析导致该区深层储层储性能得以改善的原因包括:(1)异常高压有利于原生孔隙及早期次生孔隙的保存;(2)超压环境有利于酸性地层水进入储层形成溶蚀孔隙;(3)流体异常高压有利于微裂缝的产生,增强孔隙间连通性和渗流能力。

  • 标签: 异常高压 (砂)砾岩储集层 深层 古近系 车镇凹陷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典型低孔低渗储层。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的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的特点。储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是有利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层致密的重要因素。成岩相平面分布有安塞地区与华池地区两种不同的模式。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有物源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活动、生烃作用以及大气水淋滤作用等,其中沉积环境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到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

  • 标签: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最新钻井发现,在石炭系顶面之下较深的内幕火山岩区域获得工业油流。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主量元素和岩石物性等资料,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系内幕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展布。研究表明,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内幕储层顶面最大深度位于石炭系不整合面以下800m,岩相(岩性)以爆发相空落亚相(凝灰岩)和溢流相下部亚相(安山岩)为主,储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构造缝为主。不同岩相具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成岩作用,经历了不同的孔隙演化过程。溢流相上部亚相和溢流相下部亚相孔隙演化程度最高。冷凝固结作用控制其原生孔隙的形成,构造破碎作用及溶蚀作用至关重要。受构造和溶蚀作用控制的Ⅰ类和Ⅱ类储层为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克—百断裂附近。

  • 标签: 火山岩 石炭系 克-百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的^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的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 标签: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研究该区相对优质储层展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和预测,对于油气挖潜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砂岩物性、砂岩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铁方解石等胶结物普遍发育,储层物性整体较差,非均质性强,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沉积、成岩及构造共同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姬塬地区有利储层的分布。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有利储集层
  • 简介: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环古生界深埋碳酸盐岩潜山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相是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因此文中根据岩心和薄片资料、测井相、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特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存奥陶系纵向上表现为1个较为完整的海退—海进序列,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潮下带和潮间带4种沉积微相。台内滩和潮下带微相横向分布连续稳定,水动力条件强,形成的储层早期溶孔发育,且这2种沉积环境里发育的碳酸盐岩较纯净,经后期风化淋滤形成的岩溶储层厚度大、质量好,因此是有利的岩溶储层发育相带。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台内滩及潮下带的发育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渤中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岩溶储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