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对乳腺脓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乳腺脓肿患者,入组后对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应用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组,n=25),一组应用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感觉障碍、湿疹、乳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对乳腺脓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2年8月~2023年7月,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接收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患者,其中有25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设置为观察组;另外25例应用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2.0%,共3例;对照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52.0%,共13例。组间并发症数据差异显著(P<0.05,X =11.052)。结论: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后引流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引流液的排出,避免引流液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使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合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的76例胸腔积液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的引流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比对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引流量比对照组少,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结合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观察皮下潜行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皮下潜行法组,每组100例,均为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变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情况及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前、拔管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皮下潜行法组[(13.75±7.83)d比(22.37±8.92)d],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皮下潜行法组[11%(11/100)比2%(2/100),13%(13/100)比2%(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采用皮下潜行法对预防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有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形扩皮法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处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15日至12月30日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B超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患者共 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环形扩皮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程度评分、置管时间、送鞘成功率和淋巴漏发生率。结果: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以及置管后7d,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淋巴漏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环形扩皮法的效果好,可减少穿刺处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腹腔感染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CD,根据感染情况留置1条胶管或双套管引流,并行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术后定期进行检查,对症状加重者改行外科开放清创引流手术。结果24例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全部合并细菌感染,12例为复杂感染,其中6例合并真菌感染,16例通过单纯PCD治愈;其余8例接受外科清创引流手术治疗,术后5例痊愈,2例死于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腹腔出血,穿刺置管后发生出血2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单纯PCD治愈率为66.7%(16/24),病死率为8.8%(3/24)。结论应用PCD技术治疗腹腔感染操作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可靠、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16例分别纳入在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当中,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更加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目前PICC导管的使用仅次于急救护理的中心静脉导管。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PICC操作方法简便,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护患者外周静脉、特别是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PICC在体内最长可以留置1年,由于留置PICC管的并发症较多,如果护理不当,必然给患者带来痛苦,现将我科对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管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肝脓肿患者时在超声介入的辅助下采用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所有肝脓肿患者中的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32例肝脓肿患者予以手术切开方式进行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32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介入的辅助下采用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64例肝脓肿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其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银子-α以及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64例肝脓肿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2例肝脓肿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银子-α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2例肝脓肿患者,且(P<0.05);64例肝脓肿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32例肝脓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2例肾脓肿患者的28.13%,且(P<0.05)。结论在治疗肝脓肿患者时,在超声介入的辅助下采用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脓肿患者的炎症水平,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脓肿消退,而且创伤很小,同时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要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采取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肝脓肿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置管引流术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CRP、TNF-α、IL-1β水平,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CRP、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肝脓肿置管引流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选取44例,均于2023.03-2024.03参与研究,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应激指标,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心理负担评分,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