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足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具体影响及其应对。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到 2019 年 9 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共计 8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 n=40 )和实验组( n=40 ),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足部护理的内容,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和足部感觉评分、 VAS 评分和 QOL 评分。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足部护理后,整体预后有效率明显更高,且 VAS 评分、 QOL 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糖尿病对足部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较大,积极做好相关足部护理能顾显著降低预后病变发生,促进患者的症状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将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对照分析法,分为30例治疗组与30例对照组,前者予甲钴胺静推及中药汤剂内服和泡脚治疗,后者实施常规甲钴胺静推、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震动感觉阈值(VPT)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43(95.56),对照组38(84.44),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治疗后腓神经VPT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数据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性较高,能降低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针灸辅助治疗后,对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于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 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62)与针灸辅助组( n=62)。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灸辅助组在此基础上完成针灸辅助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针灸辅助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更高( P<0.05)。与针灸辅助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肌肉萎缩、局部感染与瘫痪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过针灸辅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的运动、感觉神经功能。同时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证型辨证论治及治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展开临床治疗和观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我院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各42例患者。分别给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方法,具体的疗程时间定为三十天,将两个组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1例,中医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22例,好转14例,无效例6例,西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7%,观察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 目的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 2018 年 4 月以及 2019 年 4 月,一年内我院共收治 9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蒙眼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位医生在后背处分别贴一号和二号纸条,由患者抽选,研究组患者在蒙眼后选中一号医生,因此纳入组内,而实验组患者则是在蒙眼之后抽中了二号医生,因此纳入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中医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最后比较护理效果,即护理满意度。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的结果对比上,研究组较高于常规组,且 p 小于 0.05 。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加强中医护理,不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与临床而言具有极高的可依赖性和可推广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年龄≥60岁)120例,参照标准的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分为CAN组和非CAN组,并将RDW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CAN检出率为46.67%(56/120)。与非CAN组比较,CAN组年龄偏大、病程偏长、高血压比例、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N组RDW[(14.40±1.56)%]水平显著高于非CAN组[(12.2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ValsalvaR-R比值、深呼吸心率差值、(立-卧)心率差值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卧-立)舒张压差、(卧-立)收缩压差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水平增高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CAN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CAN检出率较高,且RDW水平增高与CAN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CAN发生的高危预测因子,临床应当加强RDW的检测,以评估CAN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痛觉过敏、自发疼痛、感觉异常等,临床调查显示血糖控制与该疾病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的患病时间越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越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增加患者痛苦,同时还可加经济负担,降低生命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更为充分,主要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代谢亢进、脂代谢或者糖代谢紊乱等。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基础,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抗凝、改善微循环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本文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疾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并展开以下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黄芪桂枝五物汤应用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 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糖尿病造成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开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阻碍其周围神经进一步恶化,治疗效果显著,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依帕司他的临床使用优势。方法:研究项目设立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研究资料均选择此时间来院建档登记的54例糖尿病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照药物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常规、研究两组,每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常规组70.39%;研究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选择依帕司他作为治疗药物,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控制血糖变化,对提高治疗方案可行性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