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阻抗。方法选择40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COPD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脉冲震荡法、常规通气功能对三组进行呼吸阻抗的测定,记录FEV1/FVC、FEV1以及Fres、Rp、R5-R20。结果COPD组和哮喘组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COPD组和哮喘组患者的气道阻力Fres、Rp、R5-R20却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的呼吸阻力比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且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呈现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有或怀疑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134例患者,采用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及上消化道内镜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患者DeMeester评分及SI结果是否≥14.72及50%,将其分为GERD组及非GERD组。比较两组相应指标。结果GERD组患者48例,非GERD组患者86例,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24h食管pH监测指标中,pH<4时间、反流5min以上次数、pH<4,pH>7及液体反流、食团清除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通过将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通过将pH<4时间及长于5min反流次数等指标相结合,能够有效判断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复制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并对实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对14只雄性SD大鼠进行麻醉、开颅,用自制打击装置打击大鼠的皮层,模型复制后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大鼠有2只因失血过多而死亡,7只无明显表现,5只肌张力下降,运动时拖行对侧肢体行走。结论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可实现局部脑区不同强度的打击,动物死亡率低,但该模型的复制过程中颅骨钻容易损伤皮层,动物易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为中医药辨证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将动情周期正常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疾病模型组、病症结合模型组A(雷公藤多苷片+冰浴法)、病症结合模型组B(雷公藤多苷片+猫吓鼠+高脂饮食),每组12只,按照实验方案实施,每组大鼠连续造模28天后24h取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中雌二醇(E2)含量,ELISA法测定抗缪勒管激素(AMH),及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A和、B的E2和AMH水平下降(P<0.05);病证结合模型组A和B组与空白组及疾病模型组相比,血液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及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均上升(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中病证结合模型组B组在血浆粘度改变上较A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悬浮液灌胃结合“冰浴法”,或“猫吓鼠”加高脂饮食造模28天可成功建立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猫吓鼠”加高脂饮食法在血浆粘度改变上优于“冰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