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随机的方法在我院选取120名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被怀疑为胸廓骨折。对其进行容积扫描,使用的是美国GELightspeed64排螺旋CT扫描仪,之后,把薄层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以及应用容积再现法。结果在这120名病人之中,有52名属于胸腰椎骨折,38名属于肋骨骨折,9名属于胸骨体骨折,11名肩胛骨骨折,10名属于胸骨柄骨折。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进行诊断时比较快速和准确。在对胸廓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进行显示时VR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MPR和MIP在显示细微骨折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最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53)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疑似或诊断患者2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后2周内对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目测直径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并采用CAG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法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诊断特异度为97.56%,其阴性预测值为98.30%,阳性预测值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6.4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可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效诊断,在进行扫描前,应合理把握患者的适应症,已获得准确的扫描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1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予以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应用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敏感性分别为75.4%、86.2%、92.6%,特异性分别为94.5%、96.5%、98.2%。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存在明显诊断准确性,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属于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GE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30s扫描动脉期、60~70s扫描门静脉期。在GE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8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4处,肠系膜上静脉14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5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准确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及节省宝贵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结果CTA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达到97.84%、96.71%、95.27%。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64排CT探测器Z轴参数在头颅CT平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头颅CT平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研究组应用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的CT值、CNR以及S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64排CT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平扫的过程当中,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与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最终获得的图像在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所需扫描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射线的利用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门静脉血栓的诊断情况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确诊的38例门静脉血栓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平扫与增强扫描后的诊断结果。结果门静脉血栓11例中合并肠系膜静脉栓塞6例,合并脾静脉栓塞3例,脾静脉栓塞2例,可见血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门静脉瘤栓分布在门静脉主干10例。左、右支瘤栓各4例、3例。左右支均有瘤栓1例,主干伴左右支瘤栓1例。CT管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与转移。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8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侧支循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与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能准确有效的在门静脉早期展现出门静脉血栓立体图像,有利于后续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83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12日—2018年7月30日,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对照组)、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分析CT征象。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分别为95.18%、95.16%,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T征象可见阑尾增粗、增大,直径平均(11.70±0.33)cm,阑尾壁增厚,腔内可见积液、结石等,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存在炎性包块、脓肿,回盲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出现3例阑尾穿孔,回盲部存在游离气体影。结论急性阑尾炎采取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排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的优化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64排CT胸痛三联征检查的胸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分别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成像,操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结果经过64排CT扫描检查的患者均可见清晰的双侧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发现64排CT扫描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确诊率为91.66,而敏感性为95.45%。结论研究表明,64排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够快速、准确并且无创伤的进行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入我院接受体检的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左主干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全面显示患者冠状动脉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