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分泌科输液工具的使用、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分析2016年3月~11月内分泌科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现状,并按照随机标准将10~11月的100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头皮钢针输液,观察组采用正压留置针,对两组渗出、输液后疼痛、费用、针刺伤等进行观察。结果本调查结果显示头皮钢针输液使用率为91.2%,与美国静脉输液“钢针零容忍”存在极大差距,10月~11月使用头皮钢针及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头皮钢针组在输液后疼痛、输液不畅,影响日常生活等方面优于静脉留置针组(P<0.05),留置针组在渗出及针刺伤方面优于头皮钢针组(P<0.05)。结论大部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整体使用体验良好,但仍存在维护不规范,费用过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优化输液工具的选择过程,加强患者保护血管的意识,增加护士新技术的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完善健康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工具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的应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杜绝严重后果的发生。方法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将2014年3—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后二区所有产妇设为对照组,分析其尿潴留率现状,进行计划-实施-检验-处理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5年3—8月所有产妇设为观察组,通过χ2检验,来检验统计结果是否存在意义。结果统计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3—8月月平均尿潴留率较上年降低0.69%。总结PDCA工具不仅在降低产后尿潴留率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运用PDCA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学会对产妇尽早护理干预,能灵活运用新旧方法应对尿潴留,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提高科室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均有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优化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减少护士护理书写的压力,提高急诊护理抢救记录质量。方法运用QCC工具,重新设计优化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并与旧版抢救记录单对比。结果实施QCC活动6个月后,新旧两种护理记录单在书写及时性、记录差错率、及差错项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工具的运用,优化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规范抢救记录,减轻急诊护士书写压力,也提高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质量,避免和减少因护理记录缺陷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简介:摘要目的将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方法将2014年7月至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27例为治疗组,2013年7月至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7例对照组。对照组每两小时进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镇静躁动评分(RASS评分),CPOT疼痛评分>2分或RASS评分>0分者,汇报医生调整镇痛药物剂量。观察组每两小时给予RASS评分,RASS评分>0分者汇报,根据医生医嘱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在使用镇痛剂量方面和镇静评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药物剂量方面、镇静达标后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OT疼痛观察工具可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与RASS评分结合达到预期镇痛镇静的目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若干小组参与护理管理,分别管理规定部分的内容,每周质控结果,利用PDCA、排列图、柏拉图、追踪法等质量管理工具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利用图表的方式,量化展现出来,抓主要问题,进行整改,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科室的管理内容更加一目了然,了解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的所在,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使管理更加有效,落实起来更具体。护士的能动性增强,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均有所提高,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也在稳步提高由最开始的90%上升至现在在的97%。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的的应用,更加客观、真实,且容易动态观察。让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管理,增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性,使科室的管理质量提升,确保护理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粘贴式腕带在ICU患者身份识别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ICU使用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员服的胸前,对照组采用常规打印电子腕带佩戴于手腕或脚踝。定期观察两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腕带在实验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腕带导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使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服胸前可减少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识别所需时间,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士核对的依从性,准确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心理疾病上应具备的识别能力。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在嘉兴市的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三个市辖区或县级市中整群抽取30名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这些服务人员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结果就抑郁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80.0%>秀洲区60.0%>桐乡市40.0%;就焦虑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70.0%>桐乡市30.0%>秀洲区20.0%;就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90.0%>郑秀洲区50.0%>桐乡市30.0%。虽三组数据有所不同,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服务人员缺乏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资源不足和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社区应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其心理疾病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