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小儿诱导以及维持麻醉工作期间,观察七氟烷药物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04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住院患儿分组;对照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氯胺酮药物完成;观察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患儿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患儿在开展诱导麻醉工作期间,合理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于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住院患儿的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莫西沙星诱导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有关莫西沙星致TDP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当患者具有在使用莫西沙星时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的因素时使用莫西沙星易发生TDP。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莫西沙星诱导TDP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诱导产生L型、L型返祖,分析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和产酶情况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了解L型在ESBLs耐药传播中的作用和产酶L型菌株药敏的特征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B法进行L型细菌的诱导,对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菌株和返祖后仍有ESBLs质粒菌株,产ESBLs,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糖基甙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返祖后菌落可分为两种有ESBLs质粒菌株和ESBLs质粒丢失菌株。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小儿麻醉诱导期应用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儿,将其数字随机分为三组,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20例),A组取0.01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B组取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C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滴注,输注后30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A、B、C三组患儿的BIS与丙泊酚EC50及OAA/S评分。结果丙泊酚EC50与BIS呈现出负相关(P>0.05),BIS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为正相关(P<0.05)。A组、B组EC50、均低于C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C组的BIS、LOC时间均低于A组、B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将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麻醉有效性好、安全性高,可相应的减少丙泊酚浓度,增加对小儿麻醉的镇静作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就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作以分析。方法拟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就诊我院妇产科自愿行剖宫产术分娩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分组,以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命名组别,其中40例产妇实施全麻,46例产妇采取硬腰联合麻醉。对比分析新生儿娩出后第1、5、10分钟Apgar评分与胎儿生后第3、14、28dNBNA分值。结果组间比较新生儿娩出后第1、5、10分钟Apgar评分与胎儿生后第3、14、28dNBNA分值未见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把握用药时机与剂量的前提条件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剖宫产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羟二十万四烯酸(20-HETE)诱导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Wistar成年雄性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前灌流20min平衡,行30min全心缺血,再经15min灌注。将浓度30mM的20-HETE加入KH液内,查看其给大鼠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对照组KH液内仅加入对应浓度乙醇。测定两组ROS、脂质过氧化及心肌组织Nox2mRNA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R对照组(P<0.05),经统计,20-HETE(30nM)荧光强度相较于对照组上升21%;观察组蛋白质羟基化产物水平比对照组升高(20.0±3.1)%,NOX2亚基mRNA表达比对照组升高(76.3±2.6)%。结论20-HETE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可能和激活Nox2氧化酶,致使其衍生ROS水平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鸦胆子油乳(Fructusbruceaeemulsion,FBE)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和ROS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CCK8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活力的恢复。结果CCK8结果显示鸦胆子油可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活力,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12小时其半数抑制率(IC50浓度)为382μg/ml,24小时其IC50浓度为296μg/ml,48小时其IC50浓度为198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鸦胆子油乳能够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OS的生成,并诱导其凋亡。最后用ROS清除剂预处理RPMI-8226细胞发现可以有效的恢复鸦胆子油乳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激活ROS生成,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激活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85例,并按病情予以分组重度组(n=45),轻中度组(n=40),分别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检测,并就两组患者及其治疗前后的诱导痰中炎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重度组患者的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2)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准确鉴别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并评估其病情变化,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