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在大量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时的安全性和风险以及其潜在的隐患和担忧。方法:分别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表现特点、质量标准和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对策、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提出了强调优先开展循证药学实践方法对中药注射的应用研究,深入进行中药注射中有效成分的过敏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加强终端添加微孔滤膜滤器的手段,以合理安全使用中药注射。结论:中药注射的研制、生产、使用和再评价的部门和工作环节,应本着为病人的健康负责,为中药现代化和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遗产的理念,在药物安全性与病人健康之间,作出正确抉择。

  • 标签: 中药 注射剂 不良反应:风险 循证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年中药静脉制剂安全的分析,寻找对策。结果:中药静脉制剂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中药静脉制剂应用知识的缺乏等原因,是中药静脉制剂临床安全使用的隐患。结论:通过分析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对策,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中药静脉制剂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药静脉制剂 临床用药风险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个体差异因素。结论:在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其质量管理,关注患者个体差异,保证合理用药及恰当配伍,提高中药注射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急诊中药注射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处方,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以及《中药注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处方。结果①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处方,不合理用药245张,占24.5%。其中,超剂量给药90张,占9.0%,适应症不符合62张,占6.2%,联合用药不合理50张,占5.0%,溶媒不当43例,占4.3%。②105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占10.5%;30例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3.0%;1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占1.5%;10例患者出现心悸、眩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1.0%。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急诊中药注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需加强临床指导。

  • 标签: 门急诊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 建立 4种中药注射中铅、镉、铜、砷和汞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方法 :以 Ge、 In和 Bi做内标,用 ICP-MS同时测定这 5种元素,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90,检测限范围为 0.012-0.068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 2.3%-6.2%之间,回收率为 82.8%-109%。结论 : 采用 ICP-MS法测定中药注射中的 5种金属元素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为监测中药注射中的重金属含量提供质量控制。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ICP-MS 金属元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特点,总结药学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药房信息系统数据为准,统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中药注射使用情况,采用回顾分析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品费用DDC、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指标;实施药学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结果2015-2017年,我院中药注射的DDDs占比分别为8.0%、7.1%、7.2%,DDC占比为7.5%、6.9%、7.0%;用药总有效率为88.1%、89.4%、9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1%、2.5%。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的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合理性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中药注射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广泛,实施药学干预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学干预 合理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寻找预防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根据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为中药注射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结果:从中药注射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和再评价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在中药注射的生产及应用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用药监护以及做好上市后再评价。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中药注射在临床实践和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但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从临床验证及临床报道反应的情况看,使用中药注射时尽尽量单纯配用,确需复合用药时,应谨慎配伍,避免药液混合后内毒素增加及微粒增多等不良现象,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中医辨证常识,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否则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甚至会使病情加重。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国注射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60例,分别对患者的人群特点、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品种的关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此外还对影响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临床使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共涉及19种,人群特点、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品种的关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此外还对影响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临床使用因素)重要原因。结论重视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提高质量,改善生产工艺,坚持合理用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中药注射的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常见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中药注射治疗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分析所有患者年龄、使用中药注射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以及不同患者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本组296例患者中,中药注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127例(42.91%),发生率较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最高为注射用血栓通(18.11%),其次为丹参川芎注射液(14.73%),不良反应最低为注射用灯盏花素和生脉注射液,均为2.36%;(2)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9.92%),其次为10岁以下(18.90%),41~50岁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而无指征用药为其主要原因(22.90%),其次为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18.90%);(4)在127例不良反应中,其中皮肤及附件组织损害最为常见(47.24%),其次为循环系统(15.75%),呼吸系统最为少见(5.55%)。结论目前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无指征用药、配伍不当、滴注速度过快以及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等有关,故对待需中药注射治疗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前的常规检查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中药注射说明书的编写、使用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近些年有关中药注射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和简单探讨。结果现中药注射说明书存在本身编写错误、标注内容不详实、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结论完善说明书内容、规范用语、确保说明书的严谨性是规范中药注射说明书,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说明书 问题 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中药注射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剂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注射因其疗效独特、药效迅速等特点,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中药注射的生产与使用也面临着诸多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而中药注射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贯穿整个生产链的系统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隐患都是存在的。因此,如何对中药注射的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 标签: 风险管理 中药注射剂 生产研究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防治
  • 简介:摘要文章归纳了影响中药注射安全性的因素,分析了与护理给药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系统的中药注射静脉给药护理实践标准,规范护理给药行为,提高中药注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推进中药注射静脉护理给药的专业化进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安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所谓中药注射,是指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可供人体注射用的药剂,有无菌粉末、悬浊液、溶液等多种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应用于临床治疗,有必要提高中药注射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效应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中药注射的高效利用和工艺优化。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从理论成果、物质基础和相互反应三个角度阐述了重要注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以推动中药注射的科学化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物质基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1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上报共计中药注射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80例展开研究,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ADR临床表现、转归等不同项目,借助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在80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36例45.00%男性,44例55.00%女性;其中存在15例18.75%家族史和过敏史患者;年龄超出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达到31例38.75%;年龄低于10岁的年龄阶段群体占据1例1.25%;所涉药品中双黄连注射液ADR发生率为15例18.75%、再者为刺五加注射液ADR发生率为12例15.00%、心血管系统ADR发生率为9例11.25%;所有患者在出现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后,均无并发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医师应当合理全面掌握中药注射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临床给药中遵循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选择,保证中药注射的合理运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在中药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增多,有些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晕眩昏迷,寒战,高热,疼痛,大汗等情况,本文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集的7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报告所示的病例、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归纳,观察各类注射类型不良反应占比、不良反应表现和器官功能障碍占比,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结果:在9种中药注射中,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品种为生脉注射液,占比26.32%;不良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总计发生106次,其中皮肤组织异常占比最高为34.58%;给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54例,占比71.05%。 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在急症用药中短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大,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个体年龄、机体功能、用药频次的差异,并受到药品质量、工艺条件、配伍不当等问题的影响。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