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小肠梗阻患者90例,撷取时间是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研究组予以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以及比较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75.6%)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优势突出,P<0.05;与对照组的比较诊断敏感性(68.9%)、特异性(24.4%)比较,研究组的(88.9%、60%)较高,优势突出,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可显著提高小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经临床病理确诊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0例患者实施CT及X线小肠造影检查,分析比较CT及X线小肠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X线小肠造影对卵石征、纵行裂隙溃疡及黏膜改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CT小肠造影,P<0.05;而CT小肠造影对肠外并发症及肠管壁改变的显示率显著高于X线小肠造影,P<0.05;但在显示节段性肠管狭窄上,两者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CT及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克罗恩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提高确诊率,可对患者同时实施CT及X线小肠造影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及结果,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小肠淋巴瘤和小肠腺癌患者,各1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好发部位、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记录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肠腺癌好发于小肠近端,其发病范围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环形累及肠壁及小肠腔内软组织结节,病灶的强化模式为“快速上升-平台”,伴肝转移及周围小淋巴结,病变侵袭胰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等,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染色”征象;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小肠远端,其发病范围广,病灶的强化模式为“缓慢上升”,伴肠系膜或后腹膜的淋巴结肿大,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包绕血管”征象;两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病因及病情发展等情况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并且对于两者在CT及CTA下的特征性改变,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服甘露醇结合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院内收治50例因小肠症候群接受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患者,2020年1月-2022年6月,患者均口服甘露醇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患者VAS评分为(4.52±0.45)分,肠管充盈度评分(3.45±0.68)分;患者动脉期十二指肠CT值(67.15±4.45),空肠CT值(69.15±2.32),回肠CT值(62.25±4.12);门脉期十二指肠CT值(86.35±1.65),空肠CT值(85.13±2.45),回肠CT值(80.28±2.16);患者动脉期管壁CT 值(59.25±7.45),门脉期管壁 CT 值(79.72±4.33),门脉期管腔CT 值(10.48±1.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期间患者口服甘露醇,可改善肠管的充盈度,增加门脉期管腔CT值,且所具耐受度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小肠系膜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复杂疾病,其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腹部CT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小肠系膜疾病的诊断和分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腹部CT在小肠系膜疾病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并根据CT表现进行疾病分期。同时,部分患者还进行了超声、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均由专业医生根据CT检查结果制定。结果:1. 腹部CT检查对小肠系膜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8%。2. 腹部CT在判断小肠系膜疾病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体来说,对于A期(早期)疾病,CT检查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2%;对于B期(中期)疾病,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5%;对于C期(晚期)疾病,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8%。3.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腹部CT在显示小肠系膜病变范围、病变类型和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在显示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和腹腔积液等方面,CT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和MRI。结论:腹部CT在小肠系膜疾病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高准确性、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使得CT成为小肠系膜疾病诊断和分期的重要工具。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腹部CT在显示小肠系膜病变范围、病变类型和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对于小肠系膜疾病患者,腹部CT检查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29例克罗恩病例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CT小肠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9例克罗恩病患者中,25例通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确诊率为86.2%;其余4例通过内镜活检后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男性略高于女性;29例患者年龄在6~73岁之间,分布如下:6~14岁4例,15~26岁15例,27~40岁5例,41~60岁3例,61~73岁2例。克罗恩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发病高峰为15~26岁,超过80%的患者在40岁前发病。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在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规范化肠道准备在小肠CT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 12月行小肠CT增强扫描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规范化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影像图像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度、影像图像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规范化肠道准备可提高小肠CT造影检查患者的肠道清洁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影像图像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肠镜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录入120名临床疑似为炎性肠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医务人员确诊患者为炎性肠病症状,并按照要求开展治疗工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存在炎性肠病症状,在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肠镜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确认患者最终的检查结果,并分别对上述检查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医务人员经临床检查确认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度高,能够基本判断患者的病情,其诊断结果与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相似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螺旋CT诊断方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