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到2018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对应时间段内120例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对象展开研究,即按照采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接受末梢采血(对照组)、静脉采血(观察组),完成采血后对其实施检验,而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PLT、HCT、HCB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PLT为(228.64±75.61)*109/L,对照组PLT则为(206.39±76.54)*109/L;观察组WBC指标水平为(5.13±3.57)*109/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6.30±3.51)*109/L,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静脉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所得结果相较于末梢采血更为准确,因此前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不同采血方法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择取14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以静脉血采集来进行检验的作为A组,以末梢血采集来进行检验的作为B组,就其血常规参数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相较于B组偏低,差异显著(P<0.05);A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而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上比较,A组与B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也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干扰,静脉血采集与检验的准确性、客观性相较于末梢血采集更高,值得临床重视和选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血常规检测中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于采血的准确性与采血的质量的影响及不同方法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对比试验的方法,选取了100进行常规采血的患者进行观察与统计,这100例患者均属于我院2017年3月到2017年8月这五个月之间进行采血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人,采用差异性的采血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末梢血检验,而对照组则采用静脉血检验的方式,统计研究得出两组患者的采血准确率以及采血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得知两组患者所接受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采血效果以及所采用静脉血检验的WBC、RBC、Hb、HCT、PLT五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末梢血检验,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血检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血常规采血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准确率,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起到了极大的理论帮助,非常适用于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血液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方法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住院部患者,共800例。同时采取800例住院患者的末梢血液及静脉血液用于血常规检验,用标准血常规检验仪器校订血常规检验结果后比较两种采血方法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采血方法的检验水准。结果静脉血液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测定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准确率较末梢血液高,两种采血方法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及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儿采血成功率。方法对67例患儿行股静脉采血,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儿中63例操作成功,小儿股静脉采血成功率达94%。结论股静脉穿刺在婴幼儿抢救和重症监测中有着重要作用,实施合理准确的穿刺方法,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确保穿刺的成功,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

  • 标签: 小儿股静脉 采血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门诊采血室护理实践中运用改良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对象是于我院门诊采血室接受采血的220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甲组(110例)与乙组(110例)。乙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采用常规沟通模式,甲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采用改良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结果:甲组患者较之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均较高,示为P

  • 标签: 改良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 门诊采血室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计收录100例,均收录于2021.9——2022.9期间,样本入组后分别接受两种采血方式(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为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统计不同采血方法组间数据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的平均HCT指标、平均Hb指标、平均PLT指标和平均RBC指标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的平均WBC水平低于末梢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CV水平、MCH水平和MCHC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计收录100例,均收录于2021.9——2022.9期间,样本入组后分别接受两种采血方式(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为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统计不同采血方法组间数据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的平均HCT指标、平均Hb指标、平均PLT指标和平均RBC指标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的平均WBC水平低于末梢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CV水平、MCH水平和MCHC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静脉采血与指尖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指尖采血,参考组采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指尖采血组与静脉采血组在某些血常规检验项目(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于大部分常规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与指尖采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项目,而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根据具体临床需求,可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

  • 标签: 血常规,静脉采血,指尖采血,血液学检验,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观察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两种方法的区别,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支持。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在我院检验科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针对10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实施末梢血检验(对照组)及静脉血检验(实验组),对比两组静脉血采集及末梢血采集方式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检验后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尽量使用静脉采血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现象的出现,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到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83例,分为静脉血组、动脉血组与末梢血组,比较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动、静脉血组相比,末梢血组RBC、PLT、Hb、WBC、Hct检验结果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静脉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数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动脉血 静脉血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力度,提高了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血站采集血液的场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血环境由过去站内消毒设施保障的条件下转移到流动采血车(屋)等难以控制的环境。采血场所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当穿刺暴露时间过长,环境污染严重,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呈量级增加。笔者为寻求在人员流动条件下对采血车空气消毒的效果,采用不同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效果监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流动采血车 空气消毒 监测 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