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非外伤性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脱滑判断,总结分析其腰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扫描价值。结果经CT诊断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者有40例,小关节真空现象者有21例,且多发生于L5-S1节段,在腰椎间盘真空现象中有5例出现相关椎体前滑脱,以新月型较为常见;在小关节真空现象中有6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大气泡型较为多见。结论应用CT扫描诊断能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分布形态及椎体前滑脱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经影像学检查,136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真空现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剩下64例患者未出现真空现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Modic改变总体上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现椎间隙变窄、椎间不对称、椎体侧方移滑以及椎体旋转等情况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隙变窄、椎间不对称、椎体侧方移滑以及椎体旋转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着患者的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评价,为器械消毒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方法在2015年5月~2018年1月,选择我市某院手术室使用的260件经过处理的手术室腔镜器械,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来进行消毒、杀菌,B组采用人工冲洗+超声清洗技术。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两组器械的灵敏度、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杀菌有效时间以及平均菌落计数等指标。结果A组灵敏度为98.5%,B组的灵敏度为84.6%,A组的灵敏度远远高于B组(P<0.05);A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为95.88%,B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为62.11%,A组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远远高于B组(P<0.05);A组杀菌有效时间为(101.3±11.7)d,B组杀菌有效时间为(2.2±0.4)d,A组杀菌有效时间远远高于B组(P<0.05);A组平均菌落计数为(52.6±8.5)个,B组平均菌落计数为(112.6±17.3)个,A组平均菌落计数远远低于B组(P<0.05)。结论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评价比较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误差。方法将4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通过配准验证片和数字化重建图像(DRR)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结果A组在X(左右方向)及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B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在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纯纵切面引导治疗,实验组进行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治疗。结果实验组旋切次数为(8.10±1.02)次,对照组旋切次数为(12.33±1.43)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灶旋切时间分别为(9.50±1.32)min与(6.12±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局部皮下瘀斑及局部血肿概率为6.67%,对照组发生局部皮下瘀斑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概率为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应用纵切面和横切面超声引导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和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诊疗的90例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使用他扎罗汀乳膏治疗,纳入参照组;余下50例患者使用火针和刺络放血治疗,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各时间点PASI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SI评分较优于参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他扎罗汀乳膏相比,火针和刺络放血在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救治中,能够显著增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PASI评分,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性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银屑病的诊断及纳入标准,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