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A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以及撤机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此两种呼吸模式在治疗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显示,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明显疗效,并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两种通气模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重症哮喘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其采取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没有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对于重症哮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增强疗效,为患者的情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在今后的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采取无创正压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刘林东,邮编655000,无需修改。气,对照组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2d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实验组,血氧分压(PaO2)低于实验组,且护理期间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等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的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值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及心率(HR)等等旨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02、PaC02、SaO2、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平喘、供氧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HR、IL-8、IL-17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脑干出血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观察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患者为16例(包括6例痊愈患者和10例病情好转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死亡患者为11例,死亡率为27.5%。这表明对高干出血患者采用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干出血 机械通气 综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ICU老年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的治疗体会,为减少撤机困难提供经验。方法对我院ICU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住的55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困难撤机12例,其中,原发病控制不佳1例,肺部感染6例,营养不良2例,心理因素导致撤机困难1例,撤机时机不佳导致时间延长1例。其中有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原发病的未完全控制、营养状况差、心理因素及撤机时机的选择,因此撤机时应积极控制以上因素,提高撤机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机械通气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急诊科50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法对其实施抢救,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次50例研究对象接受机械通气抢救后,抢救成功的有48例,抢救成功率为96.0%。接受治疗后,患者体内平均PaO2为91.2±9.1mmHg,大大高于治疗前的51.7±6.6mmHg(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PaCO2为37.8±7.1mmHg,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的52.1±15.5mmHg(P<0.05)。结论通过急诊机械通气法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进一步优化患者血气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急诊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67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NPPV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血气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90±5)mmHg和(60±11)mmHg(P〈0.05),心脏指数分别为(2.27±0.24)min.m2及(1.43±0.25)min.m2(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 标签: 肺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 新生儿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