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取了58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和相关检验指标,对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8例胸痛患者中,共有37例(64%)被诊断为消化源性胸痛,其余21例(36%)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作性疼痛、与进食相关、可有伴随消化不良症状等。针对其他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注意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以及肌骨疾病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具有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但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指标。及时准确地诊断消化源性胸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患者中间歇导尿的运用效果。方法:92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施以间歇导尿、留置导管干预。对比两组残余尿量、平衡膀胱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残余尿量[(39.41±8.75)mL]较乙组[(186.73±20.41)mL]少(P<0.05)。甲组平衡膀胱率(97.83%)较乙组(82.61%)高,尿路感染(4.35%)较乙组(19.57%)低(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患者间歇导尿干预,可减少其残余尿量,增加平衡膀胱率,降低尿路感染率。
简介:摘要 目的 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引入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探究该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择为2023年,具体于1月开始,于12月结束,共计12个月,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64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相关诊疗,已经确诊为脊髓损伤,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上述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护理人员在泡沫箱中放入红球与白球,各32个,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纳入研究,并指导患者自行抽签,若患者在泡沫箱中抽中红色球,则纳入对照组,共有32例患者,若患者在泡沫箱中抽中白色球,自动纳入研究组,同样有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基本的康复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公正性,由两组不同的护理人员为参与研究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提供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培训,而为研究组提供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同时接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培训,为研究组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统一由专业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膀胱功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并将结果汇总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各项评分差异细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但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功能相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各项指标差异细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更为良好,残余尿量更低,膀胱容量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相比,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引入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对于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且能够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内大力推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借助盲选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VAS 评分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VAS 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9.35%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93.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作为有效护理方案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