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生殖器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器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papilloma,I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130个病灶)无乳头溢液症状的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共130个病灶,年龄段主要分布于30~50岁,病灶长径≤10mm113个(86.92%),病灶位置距离乳头≤20mm84个(64.42%);病理诊断IP合并腺病57个,IP合并纤维囊性腺病43个,IP合并纤维腺瘤48个,IP伴导管上皮增生14个,IP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2个。随访3~36个月,复发5例,其中4例为IP,1例为导管原位癌。结论无乳头溢液的IP多无典型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可有不典型阳性发现,术前诊断符合率低,可积极手术活检。多发性及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IP患者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密切随访。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 超声检查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胰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1996年WHO将胰腺囊性产粘蛋白肿瘤分为两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IPMT)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tumor)。2000年,WHO将IPMT修正为IPMN。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胰腺囊性 黏液瘤 NEOPLASM 黏液性囊腺瘤 产粘蛋白肿瘤
  • 简介:HIV-1和HIV-2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本属病毒可感染猫、马、山羊和绵羊,表现为慢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免疫缺陷。与其关系最近的是猴免疫缺陷病毒(SIV),HIV-1可能通过种间交叉传播从黑猩猩病毒(SIVcpz)传给人类,而HIV-2可能单独来源于白眉乌猴(SIVsm),因此,HIV-1和HIV-2

  • 标签: HIV病毒 RNA基因 艾滋病 基因结构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一个特殊亚型.是指癌灶直径不超过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6%-35%。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明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门MC诊断方法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简介:大约15%的人类癌症由病毒感染引起(表1),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致癌危险因素。将来,通过免疫接种大多数的感染可以预防,这样可在世界范围内显著降低癌症发病。人们在研究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致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事实足以说明研究致癌病毒在动物及人体致癌作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致癌基因 核心蛋白 免疫反应
  • 简介:弓形虫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感染呈全球分布,以温热和潮湿的国家最常见。但饮食习惯也影响感染率;在法国,50%~75%的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在英国,大约20%人群血清抗体阳性。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感染率相似。

  • 标签: 疱疹病毒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CMV HSV EBV
  • 简介:人类癌症中约15%与病毒感染有关(表1),病毒是仅次于吸烟的癌症第二位危险因素。将来,这些感染中的大部分可以通过免疫接种预防,从而极大地降低全球癌症的负荷。在动物和人体中进行的肿瘤相关病毒实验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首次揭示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抑癌基因 免疫接种 病理机制
  • 简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儿童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世界性重要健康难题,占全球性疾病的首位。大约30%-5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的;其中大多数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

  • 标签: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新发疾病包括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发病率逐渐升高或发病地理范围越来越大的原有疾病。新发病毒感染可分为虫传播(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或虫媒病毒)和动物或人间直接传播。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是出血性的或神经性的。出血性病毒在“病毒性出血热”一文中讨论。本文集中讨论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和一些其他的新发CNS病毒

  • 标签: 病毒病 新发 病毒性出血热 虫媒病毒 动物媒介 嗜神经性
  • 简介:患者女,20岁.因左上腹肿物3个月,疼痛3d入院.无发热、黄疸,饮食正常,体重无下降.体检: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度差,触痛明显,无反跳痛.B超及CT示胰尾部直径约12cm大小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拟诊"恶性淋巴瘤",行手术切除.

  • 标签: 乳头状瘤 假乳头状 实性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CT征象,探讨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396例406枚PTC的CT征象,依据瘤体最大径,将其分为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析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的分布。结果406枚PTC中,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别为318枚、60枚和28枚,其中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分别占89.6%(285/318)、75.0%(45/60)和64.3%(18,28);83.6%(266/318)、71.7%(43/60)和64.3%(18/28);84.0%(267/318)、78.3%(47/60)和67.9%(19/28);35.5%(113,318)、40.0%(24/60)和59.3%(16/27)。3组瘤体中,形态不规则(χ2=20.092,P=0.000)和咬饼征(r=9.6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χ2=5.175,P=0.075)和微钙化(χ2=5.277,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形态不规则和咬饼征进行组内比较,1.1—2.0cm组和2.1—3.0cm(χ2=9.746,P=0.002)组、1.1—2.0cm组和〉3.0cm(χ2=15.180,P=0.000)组在形态不规则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0cm组和〉3.0cm(χ2=6.560,P=0.010)在咬饼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是诊断PTC的重要CT征象,但不同征象随瘤体大小而存在一定差异.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化
  • 简介:PTC近年来呈高发态势,尽管多数患者生存预后良好,但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手术首先涉及腺体的处理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指征、具体的手术范围仍存在诸多的争议。本文对PTC、包括微小癌的腺体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范围及主要的手术并发症情况逐一阐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乳头状癌 腺体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亦称为囊内乳头状癌。也可称为包被性乳头状癌.为乳头状癌的一种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结构,界限清楚。与普通乳头状癌不同,包裹性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膨胀性浸润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标签: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 简介:2008年6月9日纽约市——各国政府首脑、公共卫生和企业界领导、联合国各机构负责人和活动家今天在联合国总部聚会,首度商讨如何应对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项威胁,以免用于拯救艾滋病毒携带者生命的药

  • 标签: 世界领导人 呼吁采取行动 携带者结核病
  • 简介: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完成乳头溢液乳管切除术58例,其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定位溢液导管手术47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乳头溢液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多为年轻女性.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乳头状囊性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SPTP患者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分析 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肿瘤 低度恶性 原发肿瘤
  • 简介: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sclerosingvaria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DSVPTC)是PTC中较少见的类型。目前文献报道大多集中于其超声表现,关于该病的CT特征仅见一篇文献报道。因其无明显肿瘤占位效应,易漏诊、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于2015年1月经CT诊断一例,结合其病理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弥漫硬化型